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经济 > 正文

油价“高烧”不退 全球能源供应格局面临重构

  2022-03-04 11:28:25  上海证券报

两年前,当WTI(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跌至10美元(单位桶,下同)以下时,没有人会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滚烫的油价会以风卷残云之势穿过90、100、110美元等一个个重要关口,直逼120美元。多位权威人士3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油价“高烧”不仅是地缘局势紧张留下的难题,也是前期各国无限宽松货币种下的恶果。高油价对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和供应链安排是一次整体重构,对中国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为此,中国应“咬牙”发展新能源,努力摆脱石油进口依赖。

    多重原因推高原油价格

    “市场原油供应不存在严重紧缺,此次上涨还是因为俄乌冲突引发对供应稳定的担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十四五”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周大地告诉记者,高油价首先是地缘政治冲突所致。

    另一方面,他认为本轮油价上涨和过去两年欧美国家疯狂印钞、大搞宽松也不无关系。超发的货币最终流向了能源等大宗商品。

    “国际油价暴涨的核心原因还是市场在充分计价俄罗斯原油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的局面。这是当前最大的交易逻辑。”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张龙星对记者说,俄乌谈判与和解的进度及欧美各国如何解除制裁将对油价走势有巨大影响。

    在张龙星看来,油价很难马上下跌,究其原因,首先是基本面强劲。之前沙特打价格战致油价下跌后,国际石油公司对上游投资长期不足,令整个上游产能出现问题。其次,欧佩克的机动产能集中在沙特与阿联酋手中,制裁俄罗斯所带来的原油供给缺口需要这两国去填补,但本届美国政府对欧佩克国家的影响力不如以前。

    “短期内油气供需失衡的困境或无法缓解。”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更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2021年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份额分别占全球出口额的11.3%和16.2%;欧洲方面,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欧盟进口份额的27%和35%,而部分欧洲国家超过75%以上的石油来自俄罗斯。

    在陈雳看来,随着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原油需求仍有上行空间,供应偏紧的困境短期内难以解决。这其中,除了制裁等因素外,短期闲置产能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欧佩克1月月报看,其预计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在420万桶/日,全球石油消费量预计在第三季度将超过1亿桶/日,而世界上一次日消耗1亿桶石油是在2019年。

    美国战略油储降至20年低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指标是战略石油储备。从去年四季度起,美国一直在释放战略油储。最新一次是今年3月1日,其宣布释放3000万桶。

    同一时间,拥有15亿桶成员国紧急储备的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6000万桶原油(占紧急储备的4%)。这是成立于1974年的国际能源署历史上第4次协调释放,此前的集体释放行动分别发生在2011年、2005年和1991年。

    “主要是当前油价升得太高太快,释放战略储备能短期平缓一下。”在陈雳看来,这实属应急之举,非根本解决之道,且效应也会递减。

    据张龙星统计,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迄今可能已释放1亿多桶,且最终会越放越少。从数据看,目前其战略石油库存已降至2002年来的低点。

    “释放油储是双刃剑,一方面是摆出姿态,意在抑制油价;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告诉市场,油价短期掉不下来。”周大地认为,美国战略油储可能在6亿桶以上,释放几千万桶连10%都不到。

    “目前油价强劲的原因还是供给端出了很大问题。”张龙星表示,供给端没有弹性,相当于打破供需平衡。如果俄罗斯原油真的不能返回市场,对能源市场的影响会非常深远,且会整体重构能源供应格局和供应链安排,也会造成对整个能源市场重新洗牌和塑造。

    至于认为本轮高油价会像2008年那样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观点,张龙星认为还有待商榷,“主要看大银行或金融机构有没有系统性风险。”

    中国所受影响或小于欧美

    国际油价“高烧”不退,对仍严重依赖进口原油的中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当前原油对外依存度仍高达72%,油价上涨会推高进口成本,上涨的成本可能经由产业链传导至终端。从全球来看,欧美各国能源结构中原油所占比例远高于中国,此番高油价对欧美国家造成的影响会比中国更大,推高其通胀水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同比下降5.3%,首次出现下降;原油对外依存度由上年度的73.6%降至72%,下降1.6%。

    不过,随着布伦特油价3日涨至119.84美元高位,距离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的130美元上限也越来越近。

    “我国对油价有所谓的‘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前者是130美元,后者是40美元。在达到或接近‘天花板价’时,很多炼厂炼油积极性下降,因为炼一吨亏一吨。如果油价真的长期维持在130美元以上,会给炼厂带来非常大的考验。”张龙星说。

    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按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六条,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时,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另一方面,张龙星认为,输入性通胀还会影响需求,给经济预期带来不确定。

    林伯强也表示,油价上涨会推高下游企业原料成本,给炼油化工交运物流等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油价上涨,中国就需要花更多美元来进口原油,也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咬牙’加速发展新能源,加快汽车电动化和交通电气化进程,用10年甚至更短时间减少原油进口,摆脱进口依赖。”周大地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下一篇: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临港新片区聚力腾飞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