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抢农时、抓田管、促春耕
高云才 王 浩 常 钦 李晓晴 2022-04-21 16:41:28 人民日报
谷雨时节农事忙。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三里屯村田间,种粮大户杨同芳正忙着给麦田浇水、追肥,他说:“水肥抓得紧,田管跟得上,麦苗‘吃饱喝足’,弱苗变壮苗,丰收有底气。”
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小涧社区麦田里,植保无人机一键升空实施作业,种粮大户蔡丽说:“种田用上高科技,省钱又省力,麦苗长得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抢农时、抓田管、促春耕,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从夏粮生产基本面看,人努力、天帮忙,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这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冬小麦苗情好于预期,夏粮丰收有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至关重要。
去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更大力度、更超常规的举措,逐个品种、逐个区域、逐个环节推进,向着夺取夏粮丰收全力以赴。
广袤田野里,农机纵横驰骋,农民辛勤耕耘,华北小麦拔节孕穗、南方早稻及时栽插。目前全国春播粮食过两成,早稻栽插过七成,东北水稻育秧过七成,均快于去年。
——更大力度抓田管,冬小麦苗情好于预期。
“小麦‘吃’上定制营养餐,麦苗生长后劲足。”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镇南张庄村种粮大户赵润峰说。
全力做好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农业农村部年初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分赴冀晋鲁豫陕等地开展巡回技术服务等,累计开展培训3800余次,培训400万人次。山西省组建“科技壮苗”专家团队,加强关键技术指导。河北省编制技术指导方案,粮食生产科技专员挂牌服务。
4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经过多方艰苦努力,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越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
——千方百计稳面积,粮食意向面积稳中向好。
犁地、覆膜、移栽……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构花坪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春玉米套种大豆,一田双收。”弘农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晗说。
今年春耕备播进展顺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据农情调度,截至4月19日,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同比快1.3个百分点。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
——多措并举保农资,市场供应稳定。
为保障春耕市场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研判供需形势,及时通过建机制、促生产、抓储备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各地组成服务专班,从原料、供应、生产等多方面全力保障春耕农资需求。从当前来看,全国氮肥、磷肥的供应总体有保障,近期钾肥供应形势持续转好。
潘文博说,当前正是春耕生产最关键的时候。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打通“卡点”和“堵点”,确保农时一天不耽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播任务。
政策精准发力,党政同责见实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粮食连年丰收,并非高枕无忧。“看国际,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们必须把握主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分析。
看国内,粮食生产仍面临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而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资价格上涨,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加大。
稳粮仓必须稳产量。2022年粮食产量目标是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压实责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起扛。
“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第一年。按照全年粮食生产目标,1月下旬,农业农村部将经国务院审定的粮食生产目标下达各省份,确保措施落实落地。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各地积极行动。在湖南,推进一张责任网全覆盖,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在广西,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保障资金、人员、物资、技术到位。江西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政策精准发力,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
“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加快健全,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一方面,政策加力,为农民种粮保本。另一方面,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力量,推广订单农业、绿色农业,以优质优价促增效。”
一项项政策落进田间。2022年,中央财政将综合实施补贴、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影响。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
“看总量,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看人均,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实施藏粮于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山东省嘉祥县黄垓镇黄东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绿意盎然。“田块平整了,水源有保障,今年浇地用上喷灌设备,小水勤灌,省水省肥,一亩地预计能多挣300多元。”种粮农民杨承东说。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江西提前下达今年耕地地力补贴42.9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广西大力开展“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落实藏粮于技,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今年又选了几个新品种,我们管好田,把好种子推广到更多地方。”在江西省遂川县禾源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兴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近生忙了起来。
好种子落户田间。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不磨村的双季稻新品种筛选示范田里,“超优千号”“吨两优”等品种长势正好。“一亩田种两季,能抢出一吨半粮食,我们要为‘中国饭碗’出力!”感城镇镇长刘安镇说。
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越来越足。
据统计,今年全国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总体充足,大豆油料种子能够满足扩种需求。“要瞄准种子、农机、农艺等短板弱项,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向科技要潜力。”李国祥介绍。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把粮食安全责任担在肩上,保质、保量、保长远,我们一定能更牢牢地端稳自己的饭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行、银保监会: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 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 确定保供增供举措 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