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截至3月末,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102亿美元——
邱海峰 2022-06-29 17:46:11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102亿美元。怎样看待当前外债情况?风险是否可控?未来形势如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当前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继续处于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2022年一季度,我国外债规模略有下降。”王春英介绍,截至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较2021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
在一季度外债规模变动中,外债余额减少主要体现在货币与存款、债务证券方面。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货币与存款余额为5829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77亿美元;债务证券余额为8622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232亿美元。王春英表示,一季度我国外债规模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人民币债券和非居民存款有所减少。
从外债结构看,截至3月末,本币外债占比45%,中长期外债占比47%。本币外债和中长期外债占比均与2021年末持平。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记者分析,近年来,本币外债占比总体延续升势,有助于降低中国外债的币种错配风险。从外债期限结构看,当前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例为44.8%,仍远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表明中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人民币债券吸引力仍在
近期,由于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联储激进加息,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受此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南欧国家国债接连被大举抛售。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经济学教授迈克尔·赫德森认为,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代表,美国借助美元霸权制造金融市场不稳定,让其他国家陷入经济困境,美国则从中渔利。
管涛分析,最近外资减持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主要是因为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甚至倒挂。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来说,相关影响是短期且有限的,这得益于大型开放经济体在抗外部冲击风险方面的经济和市场体量优势。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进一步增厚了中国抵御短期资本流向逆转的“防火墙”。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中美利差收窄以及倒挂是外资最近减持人民币债券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下半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美债收益率会逐渐回落。此外,考虑到中国经济基本面仍有韧性,人民币债券的长期吸引力仍在。
从最新情况看,人民币资产依然受追捧。6月15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22年首期75亿元人民币国债,市场认购踊跃,认购倍数保持在4倍以上。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投标总量约为228亿元,超过发行量的4.5倍。
王春英表示,人民币资产不仅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且具备独立的行情走势,使其具有较高的分散化投资价值。“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和预期的释放,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面对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中国坚持延续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障跨境资金依法合规顺畅地进出,并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管涛说,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日前推出新举措,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相关程序再简化,可投资范围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既是深入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步,也将提升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信心。
管涛认为,随着中国继续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推动境内债券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坚持推动制度型金融开放,给投资者创造越来越便利的、透明的、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人民币债券资产在全球仍会具有重要的配置价值。
除了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近期关于企业借用外债也有不少便利新举措。王春英介绍,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外汇局多措并举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4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包括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等多项便利化措施。5月31日,外汇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便利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王春英表示,虽然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将持续吸引境外资本尤其是国际长期资本持续流入,预计未来外债规模仍将延续稳定态势。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