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刘琪 2022-07-04 16:59:20 证券日报网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互换通”方案,通过互联互通方式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
“互换通”业务通过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境内外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谈及推出“互换通”的积极意义,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第一,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二,有利于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出“互换通”后,境外机构带来差异化需求增加,辅之以高效电子化交易、紧密衔接的交易清算环节等优势,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互换通”的推出是对“十四五”规划关于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
据介绍,在坚持现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互换通”全面借鉴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对接境外衍生品市场最新发展趋势,以电子化交易、中央对手方清算为核心优化了现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有效防范风险是金融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推进‘互换通’工作中坚持的核心原则。”前述负责人表示,“互换通”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证交易秩序和控制市场总体风险。“互换通”采用报价机构交易模式,发挥报价机构稳定市场的作用。参考沪深港通机制,初期实施总量管理,在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二是强化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风险管理安排。综合考虑国际上金融衍生品交易、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将电子化交易和中央对手方清算相结合,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互换通”业务严格遵守宏观审慎原则,全环节多层面采取风控措施,重点防范跨市场风险溢出,织好防护网。三是深化监管合作。人民银行将与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并在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
“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稳妥有序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度办法,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相关基础设施做好“互换通”的规则、业务、技术等方面工作,加强市场沟通与培育,并于即日起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互换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