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2-09-01 16:44:38 中国商报网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加快推进新基建是我国壮大经济新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部署,但目前部分新基建项目依然面临一些融资难题。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地方运用多种财政金融手段,为项目引入资金活水,积极推进新基建发展。
新基建项目紧锣密鼓
今年以来,以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多地不仅在项目上真抓实干全力支持,还对存在的投融资问题提出了政策指引。
如,宁夏中卫是全国十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据了解,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已建成并运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七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还有多个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无独有偶,大力打造“硬科技之都”的西安则上线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据悉,该项目可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加速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各地加快建设、加速应用新型基础设施的同时,专家表示,新基建仍处于发展初期和市场培育阶段,投融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在政策方面,近段时间以来,地方也陆续出台支持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文件,加快部署稳投资工作。
8月29日,河南郑州就《郑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该政策支持方向包括加大政府引导性基金投入力度、建立新基建资金的分担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近日印发《广州市关于推进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之都。
对于新基建投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从储备项目情况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表示,近年来,新基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投入量也非常大,一些建设主体面临着资金比较紧张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金的补充对于推动新基建的发展非常重要。
加大金融工具投放力度
今年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随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成立2100亿元和900亿元的基础设施基金,加快资金投放。两个月内,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签约422个项目,合同金额2100亿元,并已完成投放2100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也已完成投放900亿元。根据相关披露数据,多地重大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涉及重大科技创新、城市更新改造等重点领域。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
在地方层面上,如,河北将进一步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围绕新型基础设施等八大类22个投向领域,加快项目资金签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争取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谭浩俊认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定性比较强,能够缓解新基建项目的资金压力,形成精准投资,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对新基建的发展产生更有力的效应。
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落地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所支持项目的配套融资。近日,中国农业银行迅速跟进,完成对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1.32亿元贷款投放;光大银行8月18日为池州港乌沙港区码头项目投放首笔配套贷款360万元,成为股份制银行落地的首笔相关配套融资;工商银行8月12日表示,已对8个项目完成贷款审批金额近370亿元,累计实现配套融资投放合计逾26亿元。
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手段
除了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外,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除上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外,多地结合当地实际,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基建手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强认为,新基建具有技术更迭快、应用领域广、业态高级化和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财政金融支持新基建的方式与其支持传统基础设施的方式应有所不同,探索新基建财政金融支持方式创新势在必行。
近年来,PPP模式在拉动有效投资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2014年以来各地累计签约PPP项目已达8185个,投资额为13.4万亿元。
据悉,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交通运输、水利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等PPP项目的批复及落地进度正在加快。
此外,从审批绿色通道,到利率、期限等系列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也在升级。广发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田卫来此前曾公开表示,广发银行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5G、大数据中心、绿色能源等行业的新基建项目,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服务大湾区新基建发展。工行北京分行推出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贷款、城市更新贷款和城市功能提升贷款等贷款品种,一方面将符合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分行层面;另一方面进一步延长贷款期限,并在利率方面给予更大幅度的优惠。
谭浩俊建议,新基建是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支持。财政金融应该重点关注一些项目和领域,而不是大水漫灌,应更加突出重点,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