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2-09-16 16:13:04 上海证券报
“专项再贷款”加上“中央财政贴息”,有望从信贷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支持企业更新改造设备,带动相关领域信贷增长。
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总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贴息两项工具,从信贷供给端和需求端各自发力,分别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银行成本端看,未来新设立的再贷款工具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激励银行加大对更新改造设备领域信贷的投放力度。
从企业等贷款主体成本端看,不高于0.7%的实际贷款成本无疑是相当优惠的,有望激励相关主体把握时间窗口,加快进行更新改造设备投资。
银行人士认为,本次推出的新政策释放了一个信号——希望商业银行对中长期固定资产业务投入更多信贷资源,继续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这种导向是必要的。”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更新改造设备贷款的审批和尽职调查难度很高。相比较而言,银行此前更青睐做标准化的、“套公式”就可以执行的业务,比如房地产、光伏、风电等。而制造业千差万别,比如纺织业和机器加工业完全是“两套逻辑”。
哪些贷款主体可能更受益于新政策?
今年第四季度是争取“不高于0.7%”实际贷款成本的窗口期。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该行更大概率会投放给此前已储备的项目。因为从项目立项、进行投资备案等手续完成,到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基本的技术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再到客户获得银行贷款,完整的周期一般超过6个月。
上述银行人士称,贷款要匹配企业目前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那么盲目扩产的成本只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在“0.7%”的超低成本之下,如何防止套利行为和资金的“跑冒滴漏”?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应加强贷前管理,信贷投放对象应符合政策规定,避免各类套利行为;贷款投放之后,要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监控,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金融管理部门应对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不被挪用、冒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