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冯其予 2022-09-29 17:02:09 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跃升,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位,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位。中国外贸在过去10年迈上崭新台阶,交出亮眼答卷。
结构优化质提效增
过去这10年,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量高达14.7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继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又接近40万亿元关口,国际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70%。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2012年增长122.1%,服务贸易逆差创10年新低。
我国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从出口看,商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产品唱主角。2021年,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2.83万亿元,占全年出口总额近60%。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反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我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我国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2021年,我国进口额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作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我国对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
贸易伙伴多元发展。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的关系稳固,传统市场贸易伙伴2021年合计贸易额占我国外贸的38.3%。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额占比由2012年的22.2%提升到2021年的26.2%;其中,近两年东盟连续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
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竞争新优势加速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发挥的作用明显,2021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6.4%、23.8%和57.7%。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增长1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2.1%,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这10年,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突出。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就业1.8亿人。2021年,货物与服务贸易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区域布局更加均衡
外贸快速发展的这10年,全国各地贸易发展成绩也十分突出,不仅数量质量同步提升,结构也显著优化。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迈进,坚持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更好稳固供应链、拓展朋友圈。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由10年前的11.1%提升到去年的17.7%,提升了6.6个百分点。
广东已连续36年稳居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稳定。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达2万亿元。量的提升背后,是质的飞跃。2017年至2021年,广东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比重从46.1%提升至52.3%。
浙江在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建设上迈出重大步伐,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叠加优势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海洋强省建设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实现赋权扩区,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位,“义新欧”班列开行数量居全国前三位;进出口规模突破4万亿元,出口占全国比重从11%提高到13.9%。
这10年,陕西外贸盘子不断做大,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贸易伙伴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自贸试验区3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位。数据显示,近5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
2021年,河南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8208.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构建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累计形成515项改革创新成果,160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政务服务、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在天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等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正提速加力。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7年多来,促进了保税业务的创新升级,推动中铁盾构机等3个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核准落地。同时,助力汽车进出口贸易提质增量,2022年上半年天津口岸进口平行汽车20142辆,占全国进口平行汽车进口总量的77%。
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10年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压时间、减单证、降成本,有力促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营商环境。“压时间”大大缩短货物通关时间。2021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2.97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60%以上;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23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80%以上。“减单证”精简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书。我国海关积极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精简证件,基本实现了网上核验。“降成本”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实现全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标准全部公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个减少到41个,4年来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了一半以上,这节省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能折算成企业的经济效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
积极促进外贸新业态有序发展。“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监管模式,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使“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
深入开展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开展贸易进口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释放新型贸易方式潜力,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离岸贸易;推进“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保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提升医药产品进口便利度,允许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
此外,全面深化海关国际合作。与171个国家地区海关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深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海关组织(WCO)有关规则制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磋商,积极参与全球海关协同治理。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从2013年到2021年,推动沿线国家100多种优质农食产品实现对华贸易。推广“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中国有4000多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在境外享受和国内同样的通关便利,降低了贸易成本,为中国外贸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下一篇:加快建设现代化商贸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