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彭婷婷 2022-11-10 20:46:42 中国商报网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10月份的物价数据释放了怎样的经济信号?
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
“10月,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从环比看,10月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果蔬价格下降,猪肉价格还在继续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中,果蔬及水产品大量上市,加之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均由涨转降,分别下降4.5%、1.6%和2.3%;受生猪生产周期、短期压栏惜售和猪肉消费旺季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9.4%,涨幅比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6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2.7%和8.3%,涨幅均有扩大。
从生猪市场表现看,因第四季度生猪供应有保障,价格或逐渐回落。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31日—11月6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27.19元/公斤,环比下降2.6%,同比上涨56.4%;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34.86元/公斤,环比下降2.2%,同比上涨51.6%。而有关部门针对生猪市场的储备肉投放规模仍在上升。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启动储备肉的投放,近期已投放今年第六批中央猪肉储备,累计投放12.71万吨。
“猪肉上行周期开启、服务需求弱修复,将对CPI中枢形成向上支撑,但翘尾因素回落以及疫情扰动短期难消,CPI向上的空间有限。”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
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10月,部分行业需求有所增加,全国PPI环比小幅上涨,但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由涨转降。
从环比看,10月P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生产资料价格由下降0.2%转为上涨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董莉娟具体分析,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下降。冬季储煤需求提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3%,涨幅扩大2.5个百分点。另外,受水泥价格上涨影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由下降0.4%转为上涨0.6%。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资料价格向下游的传导继续加速。10月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5%,高于上月的0.1%,与2019年9月持平。其中,一般日用品环比上涨0.3%,为今年4月以来最大环比涨幅;耐用消费品环比上涨0.7%,为2011年有统计以来的最大环比涨幅,与CPI中耐用品环比回升相一致。
“从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表现看,前期上游涨价压力已基本传导至下游,而随着外部输入型通胀压力整体呈回落态势,上游与下游涨价压力有所倒挂,中下游盈利空间回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如9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已较上月收窄6.0个百分点。
此外,从同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9%转为下降1.3%,主要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涨0.6%转为下降2.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2%,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在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7个,比上月减少3个。
物价走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
物价数据释放了怎样的经济信号?接下来又将呈现何种走势?
平安首经团队分析认为,10月物价数据蕴含的需求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尽管10月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但消费及线下服务价格仍有企稳的迹象,意味着需求仍处于修复通道,后续疫情防控政策如能进一步优化,将有助于提升消费修复的斜率。二是,房地产周期下行一定程度上使得核心CPI维持低位,反而为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三是,中游制造行业有待政策继续支持。第四季度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在政策助力下加速释放,对中游设备的价与量形成支撑。
物价对于政策的掣肘在减弱,货币政策仍需保持稳健偏松基调。
下一阶段物价走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温彬预计,11月CPI有下行的可能,但12月将在低基数映衬下有所回升。PPI则继续受到去年的高基数、输入型通胀减弱,以及总需求偏弱影响,下一阶段或处于负增长区间。
在消费价格方面,温彬分析,猪肉价格仍是CPI的推升因素,不过随着政府冷冻猪肉储备投放等调控措施的显效,以及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上升,猪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将减小。工业价格方面,伍超明认为,“虽然冬季能源需求提升和国内投资需求释放对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向上支撑,但在国内外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新涨价因素上行斜率或趋缓。”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方面着力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从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到扩大有效需求以改革激活力,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
如,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稳就业稳物价,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物价对于政策的掣肘在减弱,货币政策仍需保持稳健偏松基调,‘以我为主’提振内需,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温彬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