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2-12-05 17:24:39 上海证券报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日前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全球年会上表示,下一步中国将争取尽早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另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CCER管理办法正在抓紧修订,有望加速出台。
针对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林业碳汇等项目,对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经过官方认证、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即有机会进入碳市场自愿交易。简单来说,手握减排量的企业,可将指标卖给碳排放配额不足者,由此获益。
CCER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其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据李高介绍,全国碳市场包括一个强制市场、一个自愿市场。“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社会和企业参与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有助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出CCER可以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生态环境部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由于存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
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这一信号使得业内对于CCER交易市场审批重启的预期开始升温。
“CCER重启是必然的。”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从国内看,按照目前我国碳市场45亿吨配额规模测算,每年CCER需求量最大为2.25亿吨。与此需求量相比,当前市场上剩余CCER数量已严重不足,未来碳市场扩容,叠加市场需求,CCER会更紧缺,这也是CCER重启呼声特别高的原因。
CCER重启正在准备中。据记者了解,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开展配套制度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包括项目开发指南、审定与核查规则、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方法学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研究,也正在组织开展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30日,全国试点省市CCER累计成交规模达到4.5亿吨。据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预计,按照5%的碳排放配额抵消比例,全国碳市场初期每年CCER需求量约为1.65亿吨。而北京绿色交易所预测,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后,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每年70亿吨到80亿吨,届时CCER需求将达到每年3.5亿吨到4亿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建投资年底冲刺 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创新高
下一篇:经济短期波动不改复苏趋势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