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黄群 2023-02-16 16:08:51 证券日报
1月份安徽召开省属企业和市国资委负责人工作会议后,相关上市公司迅速行动。依照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明确要求,安徽将着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深入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服务国家及安徽重大发展战略。
安徽省国资委官网显示,该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宏日前赴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调研时强调,省属企业要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结合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深化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巩固提升国企改革成效。
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员肖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正步入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提速升级的新阶段,要以增强企业活力为突破口,提升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向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有资本要向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融会观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在“大智移云”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
借定增
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
2月以来,安徽新一轮国资改革提升行动迅速打响。2月10日,马钢股份宣布拟向关联企业至纯钙镁公司转让石灰业务相关资产,深入开展专业化整合;紧接着2月11日和2月14日,海螺新材、长信科技又先后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谋划产业升级或整合优质资产。
其中长信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铁路基金(上市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及其他股东合计持有的长信新显43.86%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控制长信新显100%股权。
一位长期跟踪安徽国企改革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长信科技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控股股东铁元投资控股优势不明显。通过此次交易,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另外,海螺新材也决定向控股股东海螺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记者注意到,除上述两家企业外,铜陵有色已在2022年12月24日率先发布定增预案,拉开了安徽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有色集团持有的中铁建铜冠7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暂不考虑配套融资),有色集团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36.53%上升至47.61%。目前,该笔交易已完成交易所问询环节,尚需履行其他审批程序。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和结构调整
安徽省国资委要求,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着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服务国家及安徽重大发展战略。
长信科技定增预案显示,并购标的长信新显从事轻薄型触显一体化产业,服务于中高端客户市场,目前已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长信科技表示,收购长信新显剩余股权有利于整合优质资产,巩固和加强主营业务。
新材料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铜基、钢基、铝基、硅基和化工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2022年11月份,安徽省正式发布了《安徽省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将组建运营总规模不低于135亿元的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基金,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建设。
铜陵有色集团和海螺集团都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作为安徽国企改革急先锋,铜陵有色2022年9月份就宣布拟投资103亿元建设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产业园一体化项目,主要产业包括高端铜线材产能50万吨/年和副产硫酸170万吨/年两类。
“铜陵有色是安徽仅有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安徽第一个营收破千亿元的企业,地位特殊。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关心下,铜陵有色必须加快发展。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有别于一般的铜基新材料,公司正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谋划、审慎推进项目建设。”铜陵有色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接近海螺集团的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海螺新材已经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2023年将是业绩扭亏为盈的关键之年,必须积极谋划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和转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螺新材已经进入了SCR环保脱硝催化剂和光伏铝材两个领域。未来,将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大对这两大产业的主动投资,努力实现双主业的发展格局。”
肖旭称,由于地方国企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低端,相对缺乏具有技术与产业专业知识、投资渠道资源、资本运作经验和投资研究基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地方国资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前述分析人士则认为,安徽作为国资大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安徽要利用地域优势,积极推动长三角国资国企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省属企业经营发展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中部领先和长三角地区比较优势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