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王俊岭 2023-05-12 11:27:58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无人机对水稻进行大规模统防统治喷药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确保早稻丰收。图为日前在盘谷镇谷村,农技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谢 东摄(人民视觉) |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生产基础更加坚实
谈及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提到了“三个更强”:
生产保障能力更强。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已经达到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再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丛亮说。
增产、减损同时发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在增产方面,让农民种粮能挣钱十分重要。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介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为了稳定口粮生产,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已连续3年提高,早籼稻连续4年提高。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晚籼稻1.29元、粳稻1.31元,和上年持平。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卢景波说。
在减损方面,“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基于自身工作职责,抓为民服务减少收购环节损失、抓技术应用减少储运损失、抓适度加工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抓宣传教育减少消费损失,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我们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按照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现在降到2%以内。”黄炜说。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
据丛亮介绍,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将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粮食产业为关键点和切入点,推动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一方面,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积极拓展粮食产业发展空间。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积极探索以粮食产业链优势端带动向上下游延伸,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挖掘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的增值潜力。比如,安徽省阜南县以发展优质小麦产业为切入口,推动订单农业从35万亩拓展到60万亩,每亩助农增收200元以上。目前“阜南样板”已经推广复制到全国323个县,发展优质粮食订单超过1000万亩,有效实现助农增收。
另一方面,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小农户应对风险能力,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浙江省湖州市,依托粮食储备资源,完善“加工企业+国家粮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收粮、共享储粮,助力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各地政府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积极性,激发全链条市场主体的活力,探索粮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加大宣传推广复制力度,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丛亮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下一篇: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