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全面修复

  2023-04-24 18:42:48  《中国经济周刊》

看完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总体感受应当是:从三年疫情走出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全面修复。但是,要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实现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恐怕不仅不能松劲儿,而且需要更大的力气和更坚定的意志。

初步核算的结果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总体而言,服务业恢复较快,而作为国民经济主力的第二产业,其增速还在拖GDP增长的后腿。但这不足为奇,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其修复周期大于服务业实属正常,加之投资节奏和耐用消费品市场慢热的天然制约,所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越5%,还需要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支持和持续发力,尤其在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第二产业的增长成本和技术要求都会有很大变化,所以不能急,转变要稳,政策要韧,行动要积极。

好消息是:全国“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达3.9%,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4.3%,均高于3.3%的第二产业均值。同时,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5%,均在扩张区间。而具体产品中,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3.2%、22.5%。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尽人意的数据,比如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了2.7%,而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也只有2.0%。这方面,恐怕还需加大政策力度。

统计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冬小麦长势总体正常,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主粮:小麦、稻谷、玉米意向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与此同时,猪、牛、羊、禽、鱼、蛋、奶的产量都在增长,这为未来中国食品价格稳定打下很好的基础。

实际上,尽管有春节因素影响,但中国一季度CPI仅为1.3%,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温和。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则要糟糕得多。以美国为例,尽管其CPI已经回落到5%,但如果以2021年1月为基数看现在,其物价总体涨幅实际高达15%以上。

从服务业看,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不仅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3.1个百分点,尤其是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其中3月份更增长了12.0%,此类服务的扩张是否预示着未来工业生产持续向好? 

再换到“三驾马车”的角度。先看老百姓消费数据,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6%,而随着天气逐渐变暖,3月份,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居然增长了29.9%。这说明,企业出差快速增长,其中也包含了百姓的出游消费。这一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也能获得证实。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高于GDP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增速高了8.5个百分点(去年四季度为下降2.7%)。

更为积极的信号是:城镇消费品零售增长5.7%,而乡村增长6.2%,乡村消费增长率高于城镇;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比如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13.4%;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进一步加快,达10.6%,比1-2月份加快7.1个百分点。

还有另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名义增长率达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其中,城镇名义增长4.0%,实际增长2.7%;农村同比名义增长6.1%,实际增长4.8%。同样是乡村高于城市。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来到8895元,同比名义增长4.6%。收入的不断增长势必对未来的消费构成积极影响。

从投资角度看,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其中,基建投资增长8.8%,制造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19.9%;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1.5%、51.3%。

投资增长拖累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这个领域的投资下降了5.8%。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增长4.1%。这是不是说明房价在涨?应当引起重视。

从贸易角度看,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实现顺差14090亿元。顺差固然可以对GDP拉动发挥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对外贸易增速主要源自8.4%的出口增长,而进口仅增长了0.2%,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经济内需还不够强劲?当然,进口低增速,或许也有美国率领一众盟友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实施禁售的关系。所以,现在的贸易状况较为微妙,进口受限越来越多,而出口受限相对较少,这恐怕也会对未来中国贸易顺差构成较大影响。尽管这对GDP增长是好事,但大量外汇流入会增大管理难度,尤其在美元地位被削弱的当口。所以,未来中国外贸应当更多强化非美货币结算。

此外,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恐怕还要再加力度,尤其是16至24岁的青年人群,之所以他们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9.6%,或许是这代人在就业问题上还有许多茫然。这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尤其是欧洲,这部分人群的失业率经常在20%以上,甚至有时可达25%左右。破解这一难题,是否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可否通过教育改革,出台一些政策,将一部分高等教育资源作为职业和技能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其实在这方面,中国有条件比发达国家做得更好一些。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内功也在不断孕育。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增速就没有继续放缓的理由。从战略上看,这一点应当十分清晰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放的中国 世界的机遇
下一篇:让市场活力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