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赵建国 2023-05-08 11:10:49 中国汽车报网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不约而同的,跨国车企纷纷宣称要加大在华本土化研发力度。
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成立新公司(项目名称为“100%TechCo”),在安徽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其目标是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客户需求,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约30%,提升在华产品入市速度。丰田汽车副社长、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也表示,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本土化研发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当机立断在中国现地做决策,才能开发出令中国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今后将“放权”中国研发中心。同样,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中国研发中心已完全整合到奔驰的全球研发网络当中,奔驰赋予了中国研发团队更多的自主权,在中国进行的开发设计及创新也将反哺到全球市场。宝马亦宣布,在中国的研发体系将进行战略性升级,以便更好地在数字化、电动化等方面与中国的创新技术同频共进。日产则表示要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开展研发,缩短研发周期,更精准地把握中国市场的需求。
在此之前,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已经提速。除了上述提到的车企,福特在中国建立了创新中心、设计中心、产品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中心,打通了本土化研发的通道,力求达到“更福特,更中国”的目标。通用汽车在上海开设了前瞻技术中心、电池实验室、动力电池系统发展中心等技术开发部门。特斯拉也在上海设立研发创新中心,专注于在华软硬件、流程和技术的开发。
不难发现,无论是老牌跨国车企还是特斯拉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都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持续提速本土化研发布局。这既表明跨国车企持续看好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也折射出其对中国品牌崛起的危机感。
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60%的电动汽车份额,而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仅疫情期间的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从2019年的120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由2019年的5%跃升至2022年的25%。由于中国在电动化方面发展目标明确,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功能配置、制造质量、车型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发展,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如比亚迪在2022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除了笑傲中国市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还扬帆出海,在欧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随着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跨国车企的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在中国市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老牌跨国车企较中国自主品牌动作慢了半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不尽如人意。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22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84.6%,而合资品牌仅为15.4%。这让在燃油车时代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车企明显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于很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其最重要的单一市场,甚至在其全球销量之比超过1/3。假如保不住这一市场,对企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竞争更多地聚焦于技术创新。当下,智能电动汽车正加速迭代,缩短研发周期、快速推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先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是消费需求最多样化、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市场。不同于欧美日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和审美有着自己的独特需求,如何敏锐地洞悉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是跨国车企面临的挑战。因此,对跨国车企来说,扎根本土,设计、研发、生产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是当务之急。
另外,从全球市场看,疫情影响尚未彻底消除,部分地区局势风云变幻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贸易风险持续加大,能源危机正给欧洲带来新的挑战,通货膨胀及经济下行也使很多地区的汽车市场并不景气。相对而言,中国经济较为稳健,车市逆势上扬,而且投资环境持续优化,这些均为跨国车企加码本土化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从本届上海车展可以看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已开启新一轮本土化研发布局。这样的新态势,必然会驱动电动化技术的快速演进,加速汽车电动化进程,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通过加码本土化研发,跨国公司能否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还需时间来证明。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