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车宁 2023-04-19 16:53:30 人民日报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如果说在工业时代,知识的力量还是间接发挥作用,那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数据本身就成为生产要素,直接定义经济走势乃至社会发展。另外,与经济基础方面的快速转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层建筑的落后:由零售至生产,自线上而线下,数据已然越来越大量、深入、广泛地发挥作用,但其认知、实施和规制框架仍停留于工业时代,研究范式多与需求脱节而不堪使用。
然而,实践并不因理论的成熟方才发展,而是以自身的发展来促成后者的成熟。放眼寰球,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竞相追捧的圣杯,政经领域的纵横捭阖也多与此相关。具体到我国,2020年4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予以肯定,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在政策东风加持之下,以数据要素为主要驱动的“新基建”项目也在各地陆续上马。与传统上利用后发优势的学习模仿不同,新基建已经踏上了“少有人走的路”,能够拿来摸着过河的石头也更多是我们自己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思想市场的贡献指引。
《数据要素:领导干部公开课》(以下简称《数据要素》)正是上述智慧之花中较为璀璨夺目的一朵。自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风靡神州以来,上至庙堂下至课堂,数字、会计、数目管理已广为人知且津津乐道,坊间不少书籍甚至以此为名而贩卖焦虑。然而,饶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的仍应是常识而非焦虑,《数据要素》一书最大的价值也是在此。书中没有将笔墨大量消耗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复杂理论/模型的建构上,而是把基础概念、热点问题讲透彻、说明白,给读者形成认知、做出决策提供理性指导。
作为一门“公开课”,《数据要素》一书的逻辑线并不复杂,基本沿袭着概念-发展-挑战-未来的传统范式,这一范式虽不标新立异,但却最有利于初学者抓住重点。以技术路径为例,我们通过此书的论述,大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框架:
随着互联网-数字科技及相应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数据信息逐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算法和算力是加工数据的生产力工具,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则为既有数据增加了信任维度,提高了流转效率,基于新兴数字科技打造更加可信的数据/子资产(数字资产本身通常也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流动和协作网络,则可能重构相关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生产关系。
《数据要素》不仅在静态方面论述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来龙去脉,也在动态层面讲透了其与其他生产要素在经济和政策上的相互作用和互动规则。政策制定和实施者们尤其需要注意,区别于自然要素和工业要素,数据对于某些特定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数据要素、数据产业理应超越自发生长状态,而与其他产业系统、与城市其他子系统进行匹配,并且这种匹配不应是单方向的,而应兼顾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须知,没有主体利益诉求的聚合和平衡,就不会产生可持续的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而不尊重相关主体利益诉求,中断了产业要素的流动和主体互动,带来的将是产业系统的紊乱。
当然,与任何书籍一样,《数据要素》也并非能完全做到白璧无瑕。从现实看来,数据除了扮演生产要素外,往往还在具体场景中发挥“标识”作用。特别在现阶段,数据的“标识”身份在生产组织、企业经营中的作用甚至还更大些。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而这种有选择的互动正需要“标识”来作为引导性机制来发挥作用。
不过,上述“微瑕”也只是笔者个人管见,其“缺失”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强化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逻辑自洽性,而只有当读者把数据从神坛上请下,将其置于实际工作中加以审视时,方才可能对所谓的“标识”作用会心一笑。通过本书的阅读以获取前沿知识固然重要,但形成思考框架并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更为重要。书籍固然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钥匙、进步的阶梯,但也不能盲目信仰而无独立思考。正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面对数据汪洋的种种未知,期待《数据要素》能够成为更多读者的一叶扁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作者,车宁,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寻美国经济制裁应对之道
下一篇:构建更加全面完整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