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加速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华北药都”,创新成果涌现

本报记者 万秀斌 史自强  2023-09-14 19:03:34  人民日报海外版

石家庄四药集团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制新药品。

梁子栋摄

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

梁子栋摄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时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石家庄市素有“华北药都”之称,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89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一个个区域产业集群科学布局,一批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酣……

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持、资金扶持等,厚植发展沃土,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中加速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引导生物医药企业聚集,人才汇集,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企业加速汇聚,集群效应明显

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华普生物全球最大的CpG佐剂生产基地即将投产使用。“最近我每天都要来生产车间里瞧一瞧,仔细查看投产前的每个环节。”华普石家庄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说。

华普生物拥有41项国际发明专利,于2022年5月落户石家庄。“这里生物医药类企业多,产业聚集,在资源、应用场景方面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说起落户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好处,王英这样向记者分析,企业看好的就是这里“研发—中试—生产”的全链条体系,上下游企业配套齐全。

石家庄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一大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2.8万亩的园区已构建起集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管委会党组书记秦吉辉说,目前,园内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43家,累计承接“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生物医药类项目65个。

无尘生产车间宽敞明亮,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不时检查机器的运作情况……在国际生物医药园A12栋1层,东海制药(河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两条软胶囊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

“我们总公司是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总公司在全国开设的首家拥有软胶囊生产基地的分公司。”东海制药(河北)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雅楠带着记者一路走,一路介绍,“石家庄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服务等,让我们放心在这里‘安营扎寨’。”

企业加速聚集,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合作成果。东海制药软胶囊生产线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而在此之前,公司早已把碳酸钙咀嚼片的生产,委托给石家庄的另一家药企。

“如此一来,资源共享,我们既不用新建生产线、购买生产设备,也能节省人工,省钱又省心,而合作企业也能增加订单,获得效益。企业汇聚成势,大家合作共赢。”张雅楠说。

重点项目建设正酣。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正加紧施工,该项目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为主。石家庄四药集团河北国龙制药新型制剂及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也在快马加鞭推进中,目前主体制剂车间已封顶,不久后一大批高端复杂制剂新产品将在此落地转化……

“石家庄市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化学药为主体、现代中药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扩展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条。”石家庄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吴书科介绍。

政策持续发力,广纳专业人才

“选择石家庄,选择正定,不仅因为这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并且对人才特别重视。”由石家庄市正定县引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陈道宏博士,于2018年从美国归国后,进入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近期,我带领团队完成的‘西地那非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顺利通过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及相关专家的验收。”陈道宏说,“石家庄贴心周到的人才管理服务,让我感觉很暖心,可以安心做科研。”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石家庄大力引才聚智,为人才提供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2022年,石家庄两次升级人才招引政策,对新到石家庄就业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学士、硕士毕业生发放就业安家补贴(学士1万元、硕士3万元),并将五大主导产业企业引进的、12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纳入“人才绿卡”服务范围。

政策连续发力。今年5月,石家庄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了12条人才引进新政,发放“高级人才寻访券”,整合资源,搭建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以创新性、前沿性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石家庄市产业人才集聚,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2023年6月,石家庄市召开“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开发区建设动员会”,从全市在编在岗干部中选派首批40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奔赴经济发展一线,支持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石家庄正全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在正是我学以致用、施展拳脚的时候。”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叶盼,2018年到石家庄工作,在多部门多岗位历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认识。“此次被选派到石家庄高新区工作,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竭尽所能干好工作,为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叶盼说。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吕智临介绍,“我们将‘实施1年试用期+2年服务期’制度,对选派到开发区工作的人才建立专门档案,进行跟踪培养,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全市统筹提拔使用。”通过创新用人方式,给青年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天地,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为石家庄发展奉献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多种创新要素汇聚。为此,石家庄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设立了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专项资金,针对医药研发时间长、投入大的特点,给予I类创新药研发生产最高1.2亿元的奖励。两年来,共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兑现奖补资金2.2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三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石家庄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金生表示,全市将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引培,推动建设高端创新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到石家庄,为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新药研发

不久前,石家庄四药集团两款特色原料药产品——盐酸乌拉地尔、枸橼酸托法替布同日获批,至此,该集团今年已取得各类新产品批件24个,其中,仅一季度便有16个新产品获批,开发效率持续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多点开花,是近年来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写照。在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身着白色大褂的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石药集团新产品的年研发投入近40亿元,目前已建立了纳米制剂药物平台、mRNA平台、siRNA平台等八大平台,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谢及抗感染等六大领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每年提交专利申请1000多项,未来5年,预计将有40余个创新药获批。”

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让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药研发质量提升。

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今年3月,在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石药集团申报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蛋白药物(津优力)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项目入围,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据悉,该药物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国家生物制品1类新药。

位于正定县的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药物研究院多肽实验室,台面上各种分析检测仪器平稳运行,研发人员正加紧对艾本那肽进行纯化工作。“艾本那肽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国家I类新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预期2024年获批上市。”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孙鹏介绍,艾本那肽可将原来每日一次给药延长至每周一次给药,极大减轻了糖尿病患者频繁注射给药的不便。

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药明生物、华普生物等一大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眼下,高新区已经构建形成以创新药、抗体药、现代中成药和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市场主体达到1800家,在研新药400余个。

“加快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石家庄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全市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6.5%,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下一步,石家庄市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广大药企,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成果持续转化。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助力,港口越来越“聪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