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国际 > 正文

全球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尚凯元  2023-09-04 17:51:34  人民日报

当前,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气候科技领域创新举措不断涌现。针对气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在多国蓬勃兴起,并受到风投资金青睐。分析人士表示,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的快速壮大,既受益于低碳转型的市场需求,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未来这些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气候科技融资吸引力增强

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质量轻、有弹性,而且耐腐蚀,主要用于飞机、火箭、卫星等设备制造。然而,这些设备报废后,碳纤维复合材料多被送去填埋或焚烧。针对这一问题,成立于2020年的法国初创公司费尔马开发了一套新工艺,通过回收再利用,使这种高性能材料能够继续发挥“余热”,用于生产球拍、鞋垫、头盔、滑雪板等体育用品以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目前,这家初创公司已获得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和比利时CNP等机构的投资。

近年来,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呈蓬勃发展势头。这些企业既具有初创企业的一般特征,同时服务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要求,提供的科技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直接减少或消除碳排放,帮助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增强对气候问题的理解等。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的目标是提供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既有助于保护环境,也有望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气候技术状况》报告,2022年全球气候科技融资占当年风险投资总额的1/4以上,较2018年初增加近30%,每季度投资在15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自2018年初以来,全球气候科技筹集的资金总额约为2600亿美元。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势头,顺应了当前全球经济低碳转型的浪潮和需求。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明确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大会声明,“没有技术,我们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如果在制度和技术上做出重大变革,把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概率就会超过一半。”

多个行业展现绿色发展潜力

当前,全球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分布于多个行业。据麦肯锡最新统计,从私募股权在气候科技领域的投资来看,可再生能源行业投资占比最大,从2019年的40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0亿美元,约占已投资本的50%;交通运输业位居第二,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该类投资从2019年的60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300亿美元。此外,氢能源和碳管理2022年占比仅为3%左右,但增长势头迅猛,自2019年以来投资流入增长率分别为460%(从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和1400%(从不到5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更多国家出台限塑令,限塑减塑科技也不断创新发展。购物时不难发现,由可再生塑料制成的鞋包衣服、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等,正成为不少消费者青睐的对象。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一家名为“绿砖”的工厂内,混合塑料垃圾经技术处理后可以变为结实的环保砖,用以铺设人行道等。目前,这家工厂已回收超过500万个塑料袋,目标是到2025年回收超过50亿个塑料袋。这一工艺不仅可减少塑料垃圾污染,还可减少建筑行业水泥生产造成的碳排放。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研发各类低碳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一家气候科技初创公司开发了一套专业系统平台,可为企业制定碳减排计划,帮助其提高ESG(环境、社会、治理)评级,目前其客户群包括银行、汽车公司等。有研究估计,未来5年碳排放管理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至260亿美元,碳排放服务公司将进一步兴起。

彭博社的文章认为:“过去5年,技术进步降低了计算成本,开始重塑企业解决问题的潜力。从喷洒杀虫剂到卫星检测温室气体污染,多个领域都有与气候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福布斯网站评论文章认为,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未来一大机遇。不仅是可再生能源,从农业、采矿业到信息技术、专业服务等,都有投资机遇。

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合作

“随着行动窗口缩小,加速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如果要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每年用于气候的支出需要增加4倍以上,达到每年5万亿美元,到2050年累计达到150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的文章认为,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单独弥合气候目标与减排行动之间的差距,但创新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以目标为导向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强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联系,并为气候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更多指导和政策支持。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奔向零碳”运动等倡议,承诺采取更严格的行动降低碳排放。

近年来,欧盟相继出台《欧洲绿色协议》、“为欧洲重新供能”等计划,近期还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引导公共和私人资金投向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转型领域。法国政府今年6月宣布一系列支持低排放飞机研发举措,提出将为新兴和初创企业提供5000万欧元,用于开发小型混合动力、电动或氢动力飞机。

新开发银行成立以来累计批准成员国98个项目,投资总额约332亿美元,重点领域涵盖清洁能源和能效、交通基础设施、水和卫生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新开发银行的“2022—2026年总体战略”显示,40%的资金用于支持促进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项目。

国际能源署5月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五大清洁技术生产领域,中国占这些技术生产能力的40%至80%。该组织指出,中国是关键清洁能源技术产品的最大制造商。中国的行动将有助于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展开减排努力。

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不仅在推动自身能源领域的“绿色革命”,中国资金、技术和经验也助力非洲大陆加快实现碳中和进程,期待非中在清洁能源议题上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本报巴黎9月3日电)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欧元区8月通胀率为5.3%
下一篇:巴西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9%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