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程丹 2023-08-31 17:35:44 证券时报
作为交易端改革的重要举措,证券交易所下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近日发布通知,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市场人士认为,适度降低保证金比例,将扩大市场存量投资者可交易的规模,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增加证券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后续可以进一步关注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融资融券费率、将ETF纳入转融通标的进展等。
两融投资者
将获得更多融资额度
融资保证金比例,是指投资者融资买入时交付的保证金与融资交易金额的比例。例如,当融资保证金比例为100%时,投资者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00万元买入证券。而当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至80%时,客户用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25万元买入证券。
这意味着在保持原有保证金水平不变的基础上,两融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额度。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表示,投资者在保证金金额一定的情况下,保证金比例越低,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资的规模就越大,杠杆效应就越显著,适度降低保证金比率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本次调整同时适用于新开仓合约及存量合约,投资者不必了结存量合约即可适用新的保证金比例。
截至8月25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5568.71亿元,平均担保比例维持为261.2%,整体业务风险安全可控。证监会表示,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方奕认为,两融投资者是股票市场交易当中的重要参与力量。“近五年以来,在市场交投相对活跃的时期,两融交易占沪深总成交的比例能够达到10%以上。”方奕说,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该举措不仅是提振两融投资者信心的助推器,也是发挥活跃资本市场作用的重要媒介。
两融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融资保证金比例自2015年调整至不得低于100%以来,虽然融资融券业务规则近些年来经历多次修订,但融资保证金比例的最低限额未再进行调整。方奕指出,复盘2015年保证金调整后的融资行为和市场表现可发现,保证金比例的调整确实能够引导融资行为,并带来融资余额的明显变化。
Wind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11月份,A股市场融资余额从9000亿元不断攀升至1.2万亿元。在融资保证金比例提升后,到2016年1月份,融资余额重回9000亿元级别。
在业内看来,这次证券交易所下调融资保证金比例,两融规模有望持续提升。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2016年以来两融平均担保比例维持在268%,当前这一指标也在历史均值附近,业务整体风险可控。同时,目前两融交易占A股交易额比重约7%,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两融规模有望获得提升。
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也认为,本次融资保证金比例的放宽,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合理交易需求,有利于提升两融余额规模,促进两融业务发展,预计市场两融规模有望持续提升,进一步活跃市场交易。
交易端改革重要一环
作为交易端改革的重要一环,根据证监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安排,除了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以外,融资融券还将迎来一系列的改革,如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融资融券费率,将ETF纳入转融通标的等。
据统计,目前融资融券的股票数量为3300多只,约占目前A股股票总数的六成,若进一步扩大两融标的范围,将更广泛的覆盖A股个股标的;融资融券的ETF标的有278只,通过各大跟踪指数的ETF覆盖了广泛的A股个股;融资融券费率在过往几年中也在持续下调。
据方正证券金融团队测算,券商行业平均两融费率已从2019年的7.2%降至目前的6.2%左右。该团队表示,券商展业过程中会有费率优惠及针对不同资产规模的差异化费率,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券商负债成本下降以及两融制度优化等因素影响,行业平均费率下行。
该金融团队认为,券商两融业务以获取利差为商业模式,若费率调降幅度大于负债端调降幅度,则可能在短期对利差收入有一定影响;但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规模扩容,券商有望受益于两融扩容带来的成长空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