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正文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再获政策助力

  2023-07-04 18:56:06  中国能源报

国务院办公厅6月1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当前,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取得了喜人成绩,保有量居全球首位,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跨学科、跨多领域,仍面临建设规模不足、分布不均衡、行业盈利能力差等问题。”中国充电联盟综合部主任李康表示。

近期,国家层面频频出台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充电行业热度空前。《指导意见》发布后,将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后续充电行业将如何发展?《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 行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目前正处于高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李康表示,当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产品品质、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五大任务。

“五大任务相辅相成,明确了充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一是分级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有效覆盖;二是信息互通、充电共享,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三是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居民区和公共区域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四是守住安全底线、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高品质发展;五是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李康进一步表示。

特来电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提出的五大任务,及时、精准地把握到当下城市充电网发展的痛点和要点。尤其是其中的“优化完善网络布局”,“与此前相比,这项任务更加系统地对城市公交、公共、物流、小区、园区‘五张充电网’布局查漏补缺。比如,在布局较多的公共充电网方面,任务重点在互联互通、跨区充电服务、快速充电等方面,突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

● 进一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要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李康认为,《指导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激励行业发展。“一是地方政府将落实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完善和优化当地充电设施规划及财政补贴政策,引导行业有序推进充电网络建设;二是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功能,相关机构和社团组织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推动构建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引导设备制造企业从价格竞争转移到产品品质提升;三是电网企业和汽车企业将联合推进有序充电、光储充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示范和规模化推广,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化建设运营、制定实施统一标准、构建信息网平台、加强行业规范。“加快提升城市充电运营商服务,从产品质量、互联互通、运维保障、安全运营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将加快行业洗牌,有助于建立更加健康的竞争格局。”上述特来电有关负责人表示。

● 需多主体共同发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电动汽车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作为重要支撑的充电桩在经历了前期的零散、无序、野蛮生长后,原有的设备和技术、粗放式放养模式已无法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需要。

上述特来电有关负责人认为,只有重新构建充电网的技术产品体系,才能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负荷间错峰充电,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需要。“充电网能把一个区域内多台车的充电链接成一个局域网络,同车辆、电池、能源、用户进行实时交互,把电动汽车当做移动储能,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对充电过程进行管控和智能调度,把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转移到夜间低谷期,不与居民抢负荷,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

李康认为,推动充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需政府加强监管、行业引导自律、企业主动作为。“政府加强监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财政补贴,借助政府监管平台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引导行业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推动建立良好秩序;行业引导自律,主要是指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主要参与单位共同建立行业规范,遵从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行业行为;企业主动作为,是指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探索新模式应用,并将先进经验与社会分享。”

同时,需进一步加快建设以充电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体系。“例如,可在企事业单位园区推动建设光储充放新能源微网电站,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的标杆示范,打造园区微电网的规模化应用样本,夯实虚拟电厂发展基础。”上述特来电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实习记者 林水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户侧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下一篇:中国石油需求结构正加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