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推进“车能路云”融合发展

张夕勇  2023-08-31 16:34:40  人民日报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启了以科研攻关项目为主的探索和产业培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方向。今年上半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储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等技术的演进,再加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前景广阔。

“车能路云”,即“聪明的车、可靠的能、智慧的路、实时的云”,构成新的出行生态系统,意味着更加智能、绿色、便捷的交通。这首先需要为“聪明的车”配备“可靠的能”。组合换电、光储充一体化充电、高压快充……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企与充换电企业协同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打下坚实基础。但充换电不便,仍困扰着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加快相关领域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更好解决“里程焦虑”,推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再上新台阶。

“车”与“能”的深度融合也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既是用能体,也是载能体,是高效储能单元。一方面,清洁能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出行。另一方面,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带动储能电池技术进一步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推动储能产业迭代升级。不断增加的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的储能单元,还有助于解决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风力发电不稳定、易波动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既是终端、也是媒介,“聪明的车”和“可靠的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能源革命。

让新能源汽车更加智能,离不开“智慧的路”和“实时的云”。据统计,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新能源汽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48%。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过去,自动驾驶技术更多依赖于汽车本身的配置,诸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未来,将同时借助来自外部的辅助系统。建设“智慧的路”,实现车路协同,既能进一步拓展单车智能感知范围,推动自动驾驶向更高阶迈进,还能为道路交通的指挥调度提供高效、可靠的决策依据,提升道路交通综合治理能力。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时的云”。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可为车载终端、路侧智能设施、第三方车联网应用平台提供高并发接入、实时计算、应用托管、数据开放、决策控制等服务,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等提供强大数据和算力支撑。

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快技术创新,支持产学研用深度跨界合作,开展车用芯片、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攻关;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监管和公共服务。各方协同发力,瞄准行业前沿,扎实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能让交通更加智慧、出行更加便利,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为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办好小食堂,托举大民生
下一篇:科技创新需要激发“集群效应”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