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3-09-07 17:39:01 学习时报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本质核心是立足县域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把握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通过深入挖掘县域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协同振兴的新潜力,将客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乡村个体特色与集群优势统筹发挥,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县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支撑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正在开展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试点工作。那么,为何强调“整县域推进”?从实践效果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资源调配。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际”又“接地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系统治理。在县域层面,因牵扯到属地镇街和诸多部门的职责,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衍生出“踢皮球”“打太极”等问题。一方面,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以县级层面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合力,通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构建县—镇—村约束与激励并重、责任和风险共担的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县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行动主体对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责、权、利内容。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信息共享和流转效率,在机制创建、工作部署、人员组织、财力安排上统筹协调,五根手指握成拳,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切实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同时,以县级政府加强相关渠道资金和项目统筹整合,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向乡村生态振兴领域加大投入,逐步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建立起县域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均衡的“流通互补发展综合体”,多个责任主体之间激励约束兼容的“生态环境利益共同体”。
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打造可复制的模板。城乡地域特定地理空间决定了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基础。在一个县域内,往往需面对数百乃至上千个人文传统不一、发展参差不齐、生态各具特色的村域综合体。因此,整县域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分类示范与整体把控问题。一是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区定位,在做好乡村地理空间、生态状况、经济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人文传统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区域环境优势,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旅则旅,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模式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型,走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二是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既能在不同分类、不同单元的产业—生态布局中解决棘手的个性问题、形成乡域特色的模板,又能在区域经济环境相适应发展中总结规模化可借鉴的集群经验,从而产生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的辐射推动作用,实现“有机制、有模式、有典型、有成效”的产业—生态布局。
为县域经济发展构建稳固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从宏观上来看,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当前,县域经济仍然面临规划布局不合理、资源要素约束、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模式单一的现状,造成城镇污染输送下乡、“散乱污”顽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因此,应把协同促进县域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作为民生建设的优先领域,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一方面,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能够倒逼检验县域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是否合理到位,帮助科学认识和全面摸清本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助力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借此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激发自然活力、挖掘资源潜力、积累生态资本,保持优良的发展潜质和充足的发展后劲,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乡村发展振兴之路。
反哺助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实施。要实现“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建设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成组织体系、经济效益、人才力量、文化底蕴,真正实现绿色富民惠民。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一是通过完善县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体制机制、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构建生态经济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的生态赋能和绿色转型。二是深入发掘乡村休闲、文旅、康养等多重生态价值,重构以农业生态资源和地域产业特色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形成县域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效应,为农村人才的引入和基层组织的加强创造有利条件,为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三是县级政府亦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构建或重塑生态价值观,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乡村的文明自觉,不断推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杨博凯)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下一篇:数字化提升保险理赔服务质效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