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保障夏播,河南获嘉县——
本报记者 方 敏 2024-06-24 11:26:23 人民日报
“这回人工增雨太好了!中!”一场小雨过后,种粮大户李喜亮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6月21日上午,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降下阵雨,虽不能彻底缓解旱情,但缓解了许多农民多日来的焦虑。
中午时分,雨已停。走进位庄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眼前一片金黄。万亩小麦已经收获,只剩下短短的麦茬竖在地里。记者见到李喜亮时,他正带着工人播种秋玉米。谈起天气,李喜亮表示:“现在播种秋玉米,盼着有雨能浇透地,眼下的雨还是不太‘解渴’呀。”
雨不够,就得想办法引水浇地。
“好在有了高标准农田。”李喜亮说,“从前,排队浇地是老大难。大水漫灌很费水,而且一人一天浇不了多少地,300多亩地全部浇一遍得十天半个月。”去年以来,获嘉县推进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排设施全面修复升级。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这回遇到干旱天,“灌排设施派上了大用场”。
在田埂上,记者看到不远处的一片麦田里,停着一台全身长达15米的平移式喷灌机。农机司机韩师傅介绍:“最近我们都在用这个大家伙浇水。另外,还有卷盘式喷灌机等灌溉设施。”
“地里还有固定式的喷灌设备,政府投资建设,供咱们使用。”获嘉县农技员王红灿介绍,“节水灌溉设施的开关一开,人看着就行,很方便。”
示范区的情况不是个例。在获嘉县的高标准农田里,形式多样的节水灌溉设施配齐,已基本做到随播随灌。截至目前,获嘉县夏播进度已过八成,总面积约33万亩。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情绪价值催生消费新场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