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记者 江聃 郭博昊 2024-08-23 18:44:45 证券时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政策“路线图”。
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意见》首次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这一新提法受到广泛关注。
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何选中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该如何建设?其他区域如何跟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
为何选中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
当前全球分工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调整,需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提出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核心在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被委以重任。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这是一个必然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记者表示,两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两地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基本建成了跨地域的“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机制,涌现出华为、比亚迪、中芯国际、振华重工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公司,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支撑全国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节能皓信环境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部总监李雪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目前已经在一些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上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比如广州和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长三角地区则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两地的产学研协同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旗下的分布式能源板块专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研发、生产和光伏业务投资、建设。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分布式光伏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今年发布的《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前述企业负责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BIPV需求旺盛,给企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大湾区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大湾区均有布局,也给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今年5月,集团旗下新设远东光伏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专注开展分布式能源业务。
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该如何建?
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需要政企共克难关,协力向前。
朱克力认为,完善优化制度政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尤为重要。目前,两地区尚需进一步健全环保标准、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迫切需要完善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建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执行机制。
曾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应该秉承“不破行政隶属关系,打破行政分割障碍”的思路,开展“五个一”(规划一张图、环保一把尺、市场一体化、项目一个库、工作一盘棋)制度创新,集合各方力量,合作建设低碳环保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世界级”。李雪娇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目前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绿色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绿色产品和技术,推动绿色产业国际化发展。凭借科技创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有效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绿色技术。
其他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如何跟进?
立足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的产业高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产业集群发展将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朱克力表示,两地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交流,推动绿色技术扩散转移,帮助周边区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还可利用其金融、市场等优势,为周边区域提供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
从全国范围看,《意见》锚定打造绿色发展高地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安排。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要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意见》还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
在曾刚看来,各地区仍需立足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推动转型发展。中部地区应该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西部地区应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高效集中,大力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智慧、生态农业;加大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屏障。东北地区应该以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为重点,借助市场机制,把新时代绿色发展要求和生态价值元素融入生产、消费和生活的全过程,将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的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高端化落到实处。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职业新故事:采集动作数据,让卡通形象更真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