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山东菏泽做好特色文章——
本报记者 侯琳良 王 沛 2024-08-19 11:05:03 人民日报
一座城,因花而兴。山东菏泽,“富民之花”精彩绽放。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菏泽市调研,对菏泽发展牡丹产业、探索牡丹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菏泽干部群众深挖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推动牡丹种植、加工、商贸、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从一朵花到一条产业链的美丽蝶变。2023年,菏泽牡丹产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直接带动逾10万人就业,间接带动约50万人就业。
如何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沁着花香,行走菏泽,答案愈发清晰。
种好一朵花,培育大产业。
“过去,牡丹生长在大田,一年只开一次。”在菏泽市牡丹区,菏泽谷雨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立介绍,“如今,通过选育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菏泽牡丹已实现四季供应。”
走进公司温室,盆栽牡丹一株一盆,个头均匀,小巧精致。封膜、垫纸、护枝……工作人员忙着打包装箱。电商平台上,四季盆栽牡丹俏销全国,成为千家万户的案头“新宠”。
在菏泽,牡丹产业持续壮大,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种植程度不断提升——40余万亩种植面积,30余处标准化种植基地;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80%;苗木出口量占全国90%。
用好一朵花,延伸产业链。
15颗牡丹籽能产1滴油。菏泽推动牡丹籽油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菏泽全面开发牡丹价值,一朵花长成一条产业链。
“牡丹浑身都是宝。”菏泽尧舜牡丹产业集团董事长张防指着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牡丹系列产品一一介绍: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牙膏……10年时间,尧舜牡丹的产品从七八个发展到140多个。
目前,菏泽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到120余家,26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笔尖飞舞、勾勒涂抹,菏泽巨野县麒麟镇一家书画院内,农民画师们正潜心创作工笔牡丹画。“农忙时耕地,农闲时作画。这些画一幅少则卖到200元,多则上千元。”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介绍,全县2万余人从事书画产业,2023年创作作品120余万幅,综合产值超20亿元。
蓬勃发展的牡丹产业,助力菏泽加快释放发展潜力。2023年,菏泽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4亿元。今年上半年,菏泽地区生产总值2390亿元,同比增长6.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我们将进一步稳种植、深加工、塑品牌,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让牡丹产业造福菏泽。”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表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渝昆高铁渝宜段启动试运行
下一篇:银昆高速全线通车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