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本报记者 李 波 李 蕊 2024-12-02 15:02:26 人民日报
黄渤海交汇处,山东烟台长岛孙家村渔港。
马达声起,一辆运输船载满人工藻礁缓缓驶向大海。孙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成伟摊开手中的“海洋牧场布局图”:“趁风浪小,往海底投藻礁,给鱼儿‘盖房子’。”
布设人工鱼礁、移植藻类海草,这是近年来长岛推行的“固藻集鱼”养殖新模式,降耗减排、更低碳更绿色。
长岛曾是山东唯一的海岛县,长期靠海吃海,走过弯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岛近岸渔业养殖迅速扩张。孙家村发展海参育保苗产业,一座座大棚沿着海岸线“疯长”。腰包鼓了,可代价沉重。“育苗场的煤炭锅炉,一到冬天要‘吃’1万多吨煤,黑烟呛鼻;养殖废水排进大海,海水变得五颜六色……”孙成伟回忆。
变化始于2018年。这一年,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转身向“绿”——
离岸1公里范围内,围网养殖、筏式养殖全面腾退。孙成伟带领村民主动转身,2020年孙家村拆除最后一座苗场。短短几年间,长岛腾退近海养殖1.8万亩,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7.7%。
传统产业做“减法”,环境修复做“加法”。2018年以来,长岛栽下苗木80多万株,推进裸露山体修复,全岛植被覆盖率超过60%。生态向好、风景变美,游客纷至沓来,海岛游成为岛上新的富民产业。
绿色低碳发展,长岛目标长远。禁止新上工业项目、城区集中供暖电代煤改造、淘汰燃油公交车……一项项硬举措,都对标2035年实现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打造“国际零碳岛”的目标。
再奋进,依然靠改革——
两年前,一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成功落地孙家村。“这是真金白银、点绿成金!”孙成伟说,海草床、海藻场每年固碳量产生的远期收益权可以作质押贷款,“今年计划投放藻礁1000个,可以为村民创造更多碳汇价值”。
岛上的传统渔业,向绿也向新。长岛南隍城岛海域,8座智能化养殖网箱矗立,单体网箱年产渔获可达1000吨。从近海到深远海,从“传统”到“绿色”,从人工到智能,一座座“蓝色粮仓”崛起。
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不断迎来新突破:2022年,长岛所辖的大黑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我们更有信心加快改革步伐,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明涛表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造“京津冀碳谷” 北京加力发展石墨烯产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