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险企保费数据出炉 去年全行业增逾9%

记者 邓雄鹰  2024-01-30 18:02:14  证券时报

尽管去年四季度保费增速放缓,但保险行业全年仍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2023年保险行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长9.14%,较2022年上升4.56个百分点。这也是保险行业深度转型以来,原保险保费收入连续第二年实现增长。

截至2023年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5%;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7%。

人身险保费增逾10%

保险行业保费增长源于人身险和财产险两大领域同时发力,其中人身险业务表现尤其突出。

数据显示,2023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76万亿元,同比大增12.75%。此外,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7%。

从保费趋势来看,2023年寿险业务总体经历了探底回升——快速增长——阶段性回落的发展路径。

以保费规模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2023年前3月、前6月、前9月和前12月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9%、6.9%、4.5%和4.3%。

2023年二季度,在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将退出市场的催化下,叠加代理人转型改革逐步落地、销售环境改善以及银保等综合渠道持续发力,寿险业务迎来一波增长小高峰。不过,8月以后,随着预定利率切换落地,9月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实施,寿险保费增速出现阶段性回落。

从业务品质来看,寿险公司的结构优化转型更加坚决。以人保寿险为例,该公司2023年长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1.1%,期交续期同比增长6.6%,短期险同比仅增长2.1%。

方正证券分析,在储蓄型产品方面,居民储蓄需求旺盛、保险产品竞争力强劲,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严格推进,银行以量补价策略叠加NBVM(新业务价值倍数)有望持续提升,储蓄型产品或迎量价齐升;保障型产品方面,短期冬季流感高发导致医疗资源紧张,长期老龄化加深叠加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推进,健康险销售将持续回暖,2024年一季度行业NBV(新业务价值)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

财产险保费增速放缓

2023年,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长依然稳健,但较2022年同期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2023年,财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73%,较2022年全年8.71%的增速有所放缓。

2023年,财产险公司主要险种多为明显增长。其中,车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673亿元,同比增长5.64%;农业保险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7.31%;健康险和责任险则分别同比增长10.89%、10.45%。

以人保财险为例,分险种来看,人保财险2023年实现车险保费2856.26亿元,同比增长5.3%,2022年同期增速为6.2%;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7.4%;农险、货运险和其他险种表现抢眼,分别同比增长达11.9%、11.4%和30.2%。

太平洋证券此前展望,2024年,乘联会预计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从35%提升至40%,带动乘用车整体销量提升5%,车险或同步增长。非车险则得益于2023年低基数和细分领域的政策支持,有望实现两位数高增。预计产险总体实现高个位数增长,综合成本率在高基数和灾情出清下也有望优化。

赔付支出同步快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2023年保险行业赔付支出也快速增加,原保险赔付支出达到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171亿元,同比增长18.22%;人身险赔付支出9712亿元,同比增长25.67%。

在险企综合成本率的表现方面,这种情况亦有所显现。从上市险企三季报看,受2022年同期低基数以及自然灾害影响,上市险企赔付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23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1.7%;平安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至99.3%;太保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7%,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去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债七十一万亿元
下一篇: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首笔贷款落地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