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四升一降!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总揽保费1.76万亿

王莹  2024-07-18 15:40:20  国际金融报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今年上半年共揽收保费1.76万亿元,同比微增3%。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5家公司保费收入呈现“四升一降”格局。其中,新华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988.32亿元,同比下滑8.4%,成为当中唯一负增长的险企。

其余4家公司中,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4812.6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位列第一;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4.1%,继续保持五大上市险企保费规模首位;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4272.83亿元,同比增长3.3%;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2661.87亿元,同比增长2.4%。

寿险保费增速分化

从寿险公司表现来看,5家寿险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具体来看,“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上半年原保费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4.1%;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3007.84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最高;人保寿险原保费收入790.56亿元,同比微增0.3%。

另一边,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在保费增速上呈现下滑态势,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1531.59亿元、988.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8.4%。

记者从业内获悉,为满足风险管控要求,部分保险公司已于6月30日正式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部分消费者抢抓最后的时间,购买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产品。

因此,从6月单月来看,5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845.33亿元,同比增长7.55%,表现亮眼。其中,人保寿险6月原保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9.2%,在5家寿险公司中增速最高;平安人寿6月实现原保费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16.2%。

此外,两家健康险公司今年上半年也表现良好。其中,平安健康实现保费收入94.34亿元,同比增长13%;人保健康实现原保费收入362.31亿元,同比增长7.4%。

展望下半年,广发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陈福表示,随着监管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费差及利差改善的预期有望推动人身险公司价值率持续改善。

他进一步分析道,负债成本方面,人身险公司新单成本随预定利率不断下行,传统险预定利率从3.5%到3%再到2.75%。同时,存量保单负债成本也在监管持续引导下降低。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已对部分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水平不超过3.3%,大型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1%。

保费规模方面,新单受益于需求的持续旺盛及银保政策的修复,有望全年保持正增长。“当前居民储蓄意愿仍较高,而保险产品凭借‘刚兑+收益率+附加服务’的综合优势,有望持续获得客户青睐,而银保渠道放开合作网点有望缓解‘报行合一’对新单的负面影响,整体呈现持续改善趋势。”陈福表示。

财险马太效应或加剧

不同于寿险板块,财险“老三家”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原保费收入5854.21亿元,同比增长4.5%,继续保持全部正增长。

其中,“财险一哥”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119.96亿元,同比增长3.7%;平安财险保费收入1603.97亿元,同比增长4.1%;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130.28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仍居首位。

从车险这一主力险种来看,上述“老三家”的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均位于2%至3.5%区间。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然指出,上半年新车销量快速增长,但或受车均保费下滑影响,车险保费增长放缓。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24年前5个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7%,至807万辆,新车销量复苏趋势明显。

“长周期来看,由于车险具有一定的刚性消费属性,其上险率和续保率均较为稳定。因此,车险保费增速通常与新车销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赵然表示,但或由于今年以来车险“报行合一”持续推进,以及全国各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等因素影响,车均保费出现下滑,使得行业车险保费增速稍落后于新车销量增速。

面向未来,赵然认为,一方面,车险综改“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目前在经营成本的刚性约束下,车均保费进一步下行空间不大,且在车险“报行合一”新规、行业监管加强后中小险企费用竞争空间有限,未来车险市场或将迎来平稳发展,从而有利于头部险企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精细化定价能力实现市占率的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有望凸显。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未来若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扩大后,新能源车险更高的车均保费也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保费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方招商引资谋变: 争做上市公司“大当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