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央行降息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记者 贺觉渊  2024-07-23 18:29:56  证券时报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0个基点、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以及阶段性减免中期借贷便利(MLF)质押品。

接近央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降息,符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需要,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利于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展现了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部分报价行通过下调报价,对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的偏离情况有所纠正。

央行降息稳增长

7月22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由1.80%调整为1.70%;同日报出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和3.85%;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各品种也随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隔夜、7天期、1个月期品种分别降至2.55%、2.70%、3.05%。

在前期多次表态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以下简称“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后,央行宣布对公开市场操作机制进行优化。接近央行人士称,考虑到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基本承担起主要政策利率的功能,为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有必要将招标方式优化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这也是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体现。

优化操作机制的同时,7天期逆回购利率迎来自2023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下调10个基点。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央行此次降息,展现了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的积极响应。专家表示,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将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打破长债收益率下行与预期转弱的负向循环。

长期以来,央行通过以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的辅助,将短期利率的波动限制在合理范围。SLF作为央行按需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资金的工具,其利率调整通常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调整同步。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随着SLF利率下调,利率走廊中枢水平将随之下移,金融体系资金成本将有所下降,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在资产端继续让利实体经济。

LPR下调

进一步节省房贷利息支出

对于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权威专家指出,LPR下降传递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将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稳中有降,激发信贷需求,促进企业投资。

5年期以上LPR主要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本次LPR下降将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

今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已累计下降35个基点。存量房贷借款人自下一次重定价日后,也将享受到LPR下降带来的好处,减轻利息负担。按房贷本金100万元、30年期、等额本息估算,每月可节省利息支出约200元,利息总额可节省超过7万元。

在此之前,央行5月17日取消了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房贷利率明显下行。6月全国平均新发放房贷利率为3.45%,同比下降66个基点,环比下降17个基点,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LPR报价质量不断提高

对银行净息差影响可控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质客户利率的问题,要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本次LPR下降,正是LPR报价质量不断提高的体现。

近几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LPR降幅,特别是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降幅更大,导致LPR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一定偏离。本次LPR下降,则反映出部分报价行通过下调报价,纠正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的偏离情况。

此前,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在银行净息差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报价行没有意愿下降LPR报价。权威专家对此强调,预计此次LPR下降对银行净息差和银行利润的影响可控,对上市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也较小。

LPR本月下降,部分归因于前期监管部门整改违规手工补息的效果,银行资金成本提前有所降低。据了解,整改违规手工补息后,银行在短期内节约的利息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多家全国性银行反映,违规手工补息整改后,其6月的存款付息率,特别是对公存款付息率已较4月明显下降,净息差有所回升。 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仍在持续释放,预计银行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也有利于净息差的稳定。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创板指数不断“上新” 覆盖面逐步扩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