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正文

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动力电池有了“身份证”

  2024-12-31 18:10:33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年来,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朝着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产业链融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各方共识。中国早在2018年就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溯源管理,开创信息化平台支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的新模式。

近日,由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主办、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承办的“2024年中国电池ID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张嘉禾在致辞中指出,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是关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电池ID为全行业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标准化、通用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树立可信、可控的产业数字安全屏障,构筑交织、贯通的产业数据空间,搭建互联、互信的国际数字桥梁,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上,中国电池ID解决方案发布,方案涵盖ID指标体系、中国电池ID平台以及配套文档生态三大部分。指标体系覆盖电池信息、拆解回收、可持续性、制造商及供应商、警示标识和动态信息6个维度,涵盖一般信息、生态设计、碳足迹及再生利用等全链条。以指标体系为基石,开发了具备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存储特点架构的中国电池ID平台,兼具定制身份与安全共享、跨系统数据交互、规范化电池标识创建以及精准信息披露四大功能,形成支撑中国电池ID实施的多功能信息化工具平台。同时,将指标体系手册、平台设计概要以及平台使用指南等汇编形成文档生态,与平台等工具构成一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指导企业加入和使用,全方位助力行业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矿产、材料生产、电池生产、汽车生产、报废车拆解、综合利用等电池全产业链相关行业的16家企业领取了首批中国电池ID数字身份。这些数字身份将作为企业从生产、销售到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身份标识,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全链条电池ID信息的实时交流和管理,逐步形成立体化的中国电池产业数据空间和信息网络。

此外,会上发布了首批中国电池ID,共有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与5家动力电池企业生成了首批中国电池ID,展示了企业电池产品的基本信息、性能参数及可持续性信息等,表明中国电池ID已完成从规划设想到实际应用的根本性转变,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电池ID的应用将为电池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三亿千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