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论: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

王 刚 于 涛  2024-02-28 10:25:59  人民日报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打造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完善金融监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面向未来,必须着力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以严密过硬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发展。

金融监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强大的金融监管有助于识别、防范、化解、处置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投资者利益、维护经营主体信心方面,金融监管同样不可或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还能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经济脱实向虚。着眼未来,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需要深化思想认识。比如,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金融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遵循法治理念,既要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也要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做到严格执法;加强协调配合,既需要各地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也需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实施监管,强化监管协同,才能形成合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造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聚焦重点难点,久久为功、狠抓落实。要持续推进金融监管领域法治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加强金融监管。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同时按照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的要求,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前进道路上,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打造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严抓不放、常抓不懈,我们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宏观金融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8日   第 05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市场化方式凸显绿电环境价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