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韩 鑫 2024-04-15 16:09:16 人民日报
网约车服务,大家都不陌生。货运版的网约车,如今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在数字货运平台,货主企业发布需求,货车司机在线接单,经过大数据运算分析,货主与承运人、货与车可实现精准匹配,货源、车源信息一目了然。
进入运输环节,借助智能定位系统,物流信息全程“有迹可循”。抵达目的地后,智能算法为货主优选推荐卸货地点,使得运行效率更高。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货运物流加速融合,数字货运应运而生,激发出物流行业新活力。得益于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的同向发力,我国数字货运快速发展。有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货运整体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3069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车、驾驶员647.6万人。目前,数字货运平台已成为货车司机承揽货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长期以来,物流业因物流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因素,存在运力空驶、司机长时间等货等情况。数字货运平台搭建起货源和运力信息库,为供需对接架起桥梁,缓解了“司机找货难,货主找司机难”问题。行业监测数据显示,数字货运中的网络货运平台,通过高效匹配车货信息、缩短简化交易链条,车辆利用效率能提高约50%,司机平均等货时间由过去的2—3天缩短至8—10小时,相较传统货运,交易成本也能降低6%—8%。空跑的车辆减少了,装不满的车能装满了,数字货运的兴起,为许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司机提供了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也为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打开了新空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也要看到,与庞大的物流体量相比,数字货运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行业转型升级仍面临不少挑战。从经营主体看,受限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我国货运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数字化转型中,往往面临着不会转、不敢转、没钱转等困难;从行业监管看,数字货运平台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区域,具有“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特点,监管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明晰、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解决。当前,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然成为仓储物流业发展趋势。从“车货匹配”到打通各领域数据,从单一业态到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数字货运有广阔发展空间。要加快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数字货运成为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赛道。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当前,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物流业竞争新优势。我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好关键技术研发、做好应用场景拓展,不断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将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注入更强动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现场评论:打好特色牌,拓宽致富路
下一篇:感言: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