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王修华 2024-09-10 16:32:52 人民日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发挥金融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底,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2个百分点,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县乡居民。同时要看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新征程上,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金融支撑。
优化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助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用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渠道,等等。
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强化科技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有助于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可得性。要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鼓励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点布局,扩大对偏远农村、山区等金融服务半径,推动金融与快递物流、电商销售、公共服务平台等合作共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窗口,提供金融政策咨询、融资需求交办、金融辅导等服务,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便利性和金融服务普惠性。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巩固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普及应用,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乡村下沉。畅通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信用环境建设途径,结合乡村治理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农户信用档案覆盖面和应用场景。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失信约束制度,加强信用教育,优化信用生态环境。支持各地与金融机构共建涉农公用信息数据平台,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多方采集和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强化数据运用有效性和数据存储安全性。
(作者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
下一篇: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