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欧阳易佳 2025-01-21 15:33:54 人民网
仲冬时节,山西岢岚峰峦沟谷间,漫山遍野的沙棘“火红一片”。“采沙棘是辛苦活,跑得勤快些,每天挣两百元左右不成问题。”山西岢岚宋家沟村民王宏斌说,“运气好的话,能挣到六七百元。”
小小沙棘“浑身是宝”,果实、籽、叶都可以利用,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珍品,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沟谷梁峁,纵横交错,为山西沙棘的主要产地之一,数据显示,全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沙棘林约49万亩。
“如今,沙棘已经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林业草原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西林科院副院长王玉龙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沙棘开发40周年高峰论坛上表示,沙棘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深入挖掘沙棘的市场潜力,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沙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沙棘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的新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携手,深入探究沙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成分;规范生产流程,满足消费者的健康与生活需求,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迈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网络,线上+线下,精准传播沙棘知识与产品信息,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影响力……近年来,我国沙棘产业不断成熟,小小沙棘不仅能让荒漠“披绿生金”,还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为当地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活力。
河北神兴沙棘研究院董事长刘玉成认为,沙棘是“绿色瑰宝”,四十年间,沙棘经历了从野生到规模化种植,从单一防护到多元化应用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的背后,是沙棘产业自身发展逻辑的深刻体现:一方面,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作为生态修复先锋树种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重视,沙棘的多元价值被逐步挖掘,形成了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沙棘产业走向国际化和产业化是必然趋势。”国际沙棘协会专家库专家宫铁军说,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以及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等措施,可以推动沙棘产业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有从事沙棘相关经营企业3189家,沙棘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东北3个人工沙棘主产区,这3个地区的沙棘企业数量分别为1105家、869家、793家,3个地区的沙棘企业总数占全国沙棘企业总数的87%。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下游开工率提升锂电设备业迎拐点 新市场新技术蕴含新契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