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地方 > 正文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7个村联合成立公司

发展研学游  抱团“搞事业”

本报记者 李增辉  王欣悦  2025-02-11 11:21:37  人民日报

清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从薄雾中醒来。

这天又是研学团前来参观的日子。在村里的初心小院,老党员马培清正热情地讲述村子的发展故事,研学团的小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小山村怎么变成“大课堂”?背后有个中益乡的创业故事。

中益乡党委书记刘登峰介绍,乡里所辖7个行政村过去均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后来都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但各村单打独斗、发展乏力。如何才能握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

2020年7月,在乡政府主导下,中益乡7个村集体共同出资成立石柱县益起奔跑文化传播公司,承接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企事业单位团建等活动。

起初,公司研学板块交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然而连续3年经营不善,对方撤资走人,公司陷入困境。

“实在不行,我们自己干!”院坝会上,大家想到了坪坝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这名80后,此前在西藏拉萨创业做旅游。“再难也要扛起担子!”刘成勇说。

为了解决招人难,乡里专门举办招聘会,刘登峰还给外出务工的青年挨个打电话,“回来一起创业吧,村里需要年轻人做顶梁柱!”

盐井村刚退伍返乡的年轻人严锦斌加入公司,成了一名研学教练。“在乡村创业打拼,真的很有成就感。”严锦斌说。目前,公司的全职员工里,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和返乡青年有14人,其中6名是00后。

要想做好研学,仅仅推介乡里的脱贫经验还不够。利用当地的民俗传说、独特的农耕技艺、秀丽的山水风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被开发出来。公司在中益乡建起多个研学、团建基地,为游客提供土家族文化体验、蜜蜂知识科普、手工体验等特色服务。

2024年,通过研学游,中益乡共接待游客21万人次,年收入超360万元。研学、团建基地还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对研学也越来越支持。一天傍晚,研学活动结束了,5名开农家乐的村民围坐在院子里,开起了复盘会议。

“有学生说咱饭菜种类不够丰富。”“没错,上菜速度也得加快点。”大家正七嘴八舌讨论着,刘登峰恰好路过,村民们急忙围了上去:“刘书记,快来给我们讲讲,咋个能改进嘛!”“增加菜品种类、突出乡村特色,上菜流程也得优化,合理安排人手,保证速度。”刘登峰建议,大家频频点头。

未来,公司还计划优化电商销售渠道,把乡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文旅荒漠”到热门旅游目的地 深圳“科技+文旅”新模式初显成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