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吴瞬 2025-03-07 15:19:32 证券时报
刚刚过去的2024年,对重庆而言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这一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增长5.7%,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合成材料、软件等产业欣欣向荣,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
不难发现,重庆已从一个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为一个现代化产业集聚的高科技之城,多个优势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以及更好支持产业发展成为重庆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建议,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成渝地区也一步步迈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4年重庆在科技创新上同样是成绩斐然:获批“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用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8837家、69820家、310家;实施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大重点专项,布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304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4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70亿元。
在这一背景下,重庆试图在科技创新上争取更大突破,也亟需更多政策支持。因此,3月4日,重庆代表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全团建议,希望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成渝地区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减计收入税收优惠、新建概念验证等平台用地纳入科研用地等先行先试政策试点,从国家层面以更大力度,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无独有偶的是,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呼吁国家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作为曾经的重工业基地,汽车产业一直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重庆的汽车产业也焕发新颜,长安汽车、赛力斯这两大明星企业在全国汽车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同比增长90.5%;整车生产规模进入全国省市前三位;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达到23.6万元,较上年提升7.3万元;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48.3%,较上年提升21.6个百分点,“重庆造”汽车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更大、品牌影响力更强、自主创新科技含量更高、产业生态更优;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带动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跃居全国城市第四位,汽车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带动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全团建议——关于支持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过去的传统汽车只是一个运载工具,进入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变。从发展趋势看,2025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率先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中国品牌将携手前进,共同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不仅是在汽车产业集群,重庆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以及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不少全国人大代表都对此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指出,未来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未来在空天信息产业,重庆将布局北斗和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及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发展,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