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张智博 2025-01-07 15:57:18 证券时报
上周,在A股市场震荡的背景下,资源类ETF表现相对较好。同时,A500ETF表现稳健,获主力资金看好,4只A500ETF获超10亿元资金加仓。
展望后市,有机构表示,A股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抬升,大概率延续震荡向上走势,可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上周12只ETF净值上涨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上周被动指数型和QDII股票型ETF市场净值上涨的ETF有12只。
具体来看,投资国内市场的被动指数型ETF均为黄金相关产业;投资国外市场的QDII基金则以石油相关产业为主。
富国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嘉实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单位净值增长率居前,依次为4.88%、4.87%;华夏基金、永赢基金、工银基金、平安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等多家机构旗下的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单位净值增幅均超过1.6%。
华西证券认为,金价长期上涨仍是大趋势,看好未来黄金配置机会。
国信证券认为,随着全球降息周期开启,全球经济不断修复,石油需求温和复苏。供给端OPEC+继续维持减产力度,考虑到OPEC+较高的财政平衡油价成本,以及美国页岩油较高的新井成本,油价有望继续维持中高区间,上游油气开采板块维持高景气。
金融科技和软件等主题ETF跌幅居前
上周84只ETF基金净值回调幅度超过10%,金融科技、软件、信息技术等主题ETF大幅受挫。其中,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单位净值跌幅居首,为13.78%;其后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博时金融科技ETF、华夏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等十余只ETF单位净值跌幅超过13%。
虽然单位净值大幅下降,但主力并未持续出逃。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和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周度主力净流入额超亿元,分别为2.46亿元、1.42亿元。几只金融科技主题ETF主力净流入额也均超过2000万元。
东吴证券发布金融科技2025年投资策略称,2021—2024年间,中国金融科技政策覆盖保险、银行、证券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并促进高质量发展。证券科技看短期业绩弹性,证券IT关注信创需求;银行IT关注出海订单;保险IT关注AI发展。
该机构表示,随着政策发力,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持续推动金融行业基本面改善,同时券商信创稳步推进,也将使金融IT公司收益逐步增长。
多只中证A500ETF获主力资金青睐
从资金净流入额来看,上周共计10只ETF主力净流入额超过10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净流入额居首,为36.02亿元;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净流入额紧随其后,金额为21.08亿元。
在上述10只ETF基金中,有4只为A500ETF,国泰中证A500ETF、富国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A500ETF、广发中证A500ETF的主力净流入额依次为16.35亿元、11.9亿元、10.44亿元、10.28亿元。
A500主题基金在本轮行情中,回撤幅度在5%左右,明显小于其他宽基指数ETF。业内人士表示,中证A500成份股覆盖了各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当市场整体趋于上行,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持续提升,成长风格往往表现更占优。当市场整体趋于下行,风格偏向价值时,中证A500的优势回落但超额收益并未完全回吐,最终累计收益跑赢市场。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市场跨年行情正当时。在1月份政策可能偏积极、市场在流动性整体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后续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加强。未来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窗口较多,A股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抬升,大概率延续震荡向上走势。在没有重大下行风险的情况下,可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永赢基金认为,近年来市场对宽基指数的配置需求显著提升。
(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 陈锦兴/制图)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