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323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债券型基金占比超五成

记者 梁谦刚  2025-03-03 18:10:21  证券时报

 

3月1日,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华富收益增强和国联安增利债券基金均发布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市场频繁出现限制大额申购的情形。

1 基金限制大额申购现象频发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1日,共有370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涉及基金323只。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市场逻辑,不仅反映了基金公司的策略调整,还对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整体运行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投资类型来看,限制大额申购的基金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和FOF等。

上述323只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占比最高,超过五成。这类基金对利率变化敏感,在市场利率不稳定时,限制大额申购可避免大量资金涌入打乱投资组合配置,维持收益稳定。

货币市场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占比均超过10%,QDII基金占比在10%以内。FOF占比最低,不到1%。这表明不同投资策略和风险特征的基金,都可能因各自原因采取限制大额申购的措施。

2 限制大额申购的影响

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当大量资金无序地流入或流出基金市场时,可能会引发市场的异常波动,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基金公司通过限制大额申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资金的大规模流动,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

在限制大额申购的基金中,单日大额申购限额设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限额的设定通常与基金的投资策略、规模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这种多样化的申购状态,反映出基金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谨慎态度和灵活策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基金限制大额申购的政策呈现动态调整的趋势。

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投资标的流动性较好、基金规模较大且能够承受一定资金冲击的基金,往往会设定相对较高的限额。这类基金有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来应对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入,高限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大额投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基金规模的适度扩张。

投资者在面对基金限制大额申购的情况时,行为也会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投资者投资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他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不再仅仅关注基金是否开放大额申购,而是更加注重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投资策略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3 北证50和科技相关基金走势强劲

发布限制大额申购的基金,今年以来市场表现如何?

据数据宝统计,截至2月28日收盘,323只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同期上证指数的有281只,占比87%。7只基金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20%,包括中欧智能制造A、富国北证50成份A、东财北证50指数A、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A、华安北证50成份指数A等。

收益率靠前的基金中,有多只与北证50指数密切相关。以富国北证50成份A为例,其1月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3.41%。该基金2024年末重仓了北交所股票贝特瑞、锦波生物、艾融软件、连城数控、曙光数创等。

北交所的设立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大多处于新兴产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随着北交所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相关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股价上涨,带动了投资北交所的基金净值上升。

这类基金限制大额申购,一方面是因为北交所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短期内大量资金涌入可能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推高股价,形成泡沫,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希望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更好地控制基金规模,确保基金经理能够在北交所市场中更精准地选择优质投资标的,提高投资组合的质量,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定的收益。

部分基金凭借精准的投资布局获得了可观的正收益。如中欧智能制造A、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A、华安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A、富国创新企业A、富国新兴产业A等。

以中欧智能制造A为例,该基金1月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25.35%。2024年末,其重仓了恒玄科技、中芯国际、翱捷科技-U、龙迅股份、立讯精密等科技龙头企业。

今年以来,AI技术取得新突破,推动了基金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升,进而带动基金净值大幅上涨。这也体现了基金经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精准把握能力,通过合理配置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资产,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五部门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