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债市“科技板”即将推出 加大金融支持科创力度

记者 黄盛  2025-03-12 16:53:27  人民网

债市“科技板”即将推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什么是债市“科技板”?

据潘功胜介绍,债市“科技板”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三是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为什么要推出债市“科技板”?

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此次“科技板”在内,债市在近年来不断创新科创类债券品种,比如银行间高成长债、科创票据、混合型科创票据、交易所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成长产业债等,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和科创用途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从支持科创债发行到创设债券“科技板”,多层次债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能够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于丽峰向记者表示,我国债券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较低,这就要求债市在品种创新之外,通过更深层次的机制创新,引导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向更大范围、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更好发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作用。

怎样建设债市“科技板”?

在制度安排上,潘功胜介绍说,债市“科技板”会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需求和股权基金投资回报的特点,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发行成本,引导债券资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针对潜在发行主体的扩容,可进一步创新科创类债券品种,已有科创债和科创票据的发行条件也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于丽峰建议,创新债券品种、条款设计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创新信用保护工具、推广央地合作增信担保、鼓励以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担保等方式实现风险分担,降低“科技板”投资风险。

 “需要丰富投资者类型,吸引更多风险偏好相对较高、负债周期较长的资金入市投资,如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等。”于丽峰说,可通过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流动性、设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引导评级机构采用科创企业评级模型对发行人进行更有区分度的信用评级,完善科创类企业风险定价机制的同时,可适度放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投资“科技板”债券的评级限制,突破较低评级科创企业的发债难题,逐步推进我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建设。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港股“红底股”变迁背后: 恰是经济转型升级缩影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