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楼市正值“金三”时刻 购房者期待“好房子”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楼市迎来了“小阳春”,楼市需求、购房者信心正在加速恢复。

  •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正式发布

    3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京发布了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 智慧“菜园”层层高

    3月12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的未来农业科技馆叶菜工厂示范区,工作人员在管护蔬菜。

  • 新技术助推光伏产业向上突围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行业产值保持万亿规模。在出口方面,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0%和12%。

  • 杨杰委员:培育壮大信息消费“新三样”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基于AI原生应用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正加速成为覆盖“人、车、家”生活场景的信息消费“新三样”。

  • 1至2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6.22亿吨 同比增长2%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2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日均装车17.5万车,同比增长3.5%,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 指数全面上升!我国中小企业2月发展向好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官网消息,2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8,较1月份上升0.8点。其中,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和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 标准赋能工程机械行业加速转型

    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正提速。记者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4年以来,我国加快以标准提升引领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发布国家标准20项,在研13项,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青年消费 “花样百出”

    为新奇体验花钱、给兴趣爱好埋单,他们不仅追求个性化,也重视“质价比”;偏爱智能科技,注重身心成长,他们选择更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这些消费新特点、新需求,不仅折射出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助力春耕生产 护航粮食安全

    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农资流通主力军作用,多措并举助力春耕农业生产。

  • 情绪价值引领青年消费新潮流

    挖掘青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青年消费群体需求,意义愈发凸显。青年消费呈现哪些新特点?市场供给涌现怎样的新亮点?激发潜能还需什么新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市场一线,和青年消费者面对面寻找答案。

  • 中央企业将深化“AI+”专项行动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总结国资央企发展人工智能进展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 开年以来重大工程加快建设

    开通运营!近日,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与既有2号线形成“力”字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太原地铁由此进入“换乘时代”。

  • 智能驾驶加快向我们走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 从MWC看中国计算产业的生态共荣

    3月3日至6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大会上,中国企业以生态化发展模式,向世界展示了计算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 黄群慧委员:技术创新推动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数字消费、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下消费领域的三大主流趋势,这些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在做客“人民会客厅·圆桌对话”时表示。

  •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跃迁”

    “过去采购钢材要跑遍全国货比三家,现在通过平台大数据,10分钟就能锁定性价比最高的货源,物流还能一键直达。”山东某机械制造企业采购负责人王先生的体验,折射出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性变革。

  • 助力消费升级 海尔智家启动“换新万里行”活动

    近年来,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方案陆续出台,我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 服装零售行业加速布局多元化新兴消费场景

    当前,面对全球服装零售行业多重挑战,行业正加速向更多元化的新兴消费场景布局。

  • 抢抓机遇直面挑战 代表委员热议优势产业出海

    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讨论中,中国企业出海议题持续升温。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勾勒出多维发展路径。

  • 中欧班列中通道货运量突破1700万吨

    记者日前从二连海关获悉,自2013年首列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货运量已突破1700万吨,达到1768万吨,开行班列18161列。

  • 国产咖啡豆受到更多青睐

    不少消费者发现,在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的咖啡馆里,国产咖啡豆正变得越来越常见。业内人士介绍,受咖啡豆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咖啡店“选豆”偏好正发生变化。

  • AI眼镜成大模型落地新风口 “小而美”有望变身大赛道

    当前,AI眼镜正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2024年Ray-Ban和Meta联名推出的AI眼镜以破百万台的销量造就爆款后,这一细分赛道的热度迅速攀升。在一级市场,华为、小米等众多大厂已争相布局,不少中小科技公司也全力以赴,传统眼镜企业则纷纷转型踏入新赛道。

  • 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 业界建言上下游协同创新

    具身智能赋予AI(人工智能)“身体”来探索世界,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发展等主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 如何更有效提振内需?

    如何更有效提振消费投资,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