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许光文委员: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委员认为。

  • 张荣华代表: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拥抱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发展。”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代表认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风险,需要在配套政策、运营机制等方面获得更多助力。

  • 宁波代表: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建议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宁波代表介绍,作为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目前芜湖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 赵豪志代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青岛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起点上,青岛将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空间,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山东省青岛市市长赵豪志代表说。

  • 于旭波代表: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代表说,企业站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前沿,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支持制造业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高端人才培养,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 金力代表: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

    金力代表说,高校要大力培养创新者,加快走融合创新之路。要发挥高校基础学科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办新工科,协同攻关、合力育人,增强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 杨剑宇代表: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杨剑宇代表说,要加快国产大模型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 温枢刚委员:加强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正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亟须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排放标准体系等建设。”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委员认为。

  • 丁世忠委员: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相关支持政策有效落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更多企业建立差异化优势;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平台积极合作,向具有技术优势、前瞻性的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更多创新资源要素。”

  • 人民融观察:用好“人工智能+” 赋能产业升级

    如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怎样应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如何有效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这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代表委员反响热烈。大家表示,要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两会期间,本报记者深入经济建设一线,记录各行各业奋斗者的创新实干;采访代表委员,请他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中欧班列:按下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键”

    近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一列满载着55标箱110台一汽红旗、奔腾轿车的中欧班列从中国铁路沈阳局长春远达铁路综合货场缓缓驶出,经由黑龙江同江北口岸出境,开往俄罗斯谢利亚季诺站,这是吉林长春“龙年”开往欧洲的第10列班列。

  • 央企“抓落实”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重大部署落实落地

    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近期中核集团、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了人民网记者采访。

  • 制造业发展动力趋于增强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恢复态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 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再上台阶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 就业优先,铺就奋斗出彩之路

    如何多措并举稳就业?实践中有哪些好办法?许多代表委员谈经验、提建议,表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凝聚各方合力,定能为劳动者铺就奋斗出彩之路。

  • 两会新声:促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如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之措。

  • 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

    为期40天的春运于3月5日结束。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4年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

  • 河南新安:济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项目是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与新伊、菏宝、连霍高速相连,进一步完善豫晋两省高速公路网,有效带动沿线旅游开发、经济发展。

  • 曹鹏委员: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委员表示,企业应该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品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逐渐完善,行业应用逐步拓展。

  • 徐礼华委员: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徐礼华委员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智能化康养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 尹忠代表:加快交通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江西瑞金高质量发展,一批交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代表说。

  • 孔涛代表: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安徽省铜陵市市长孔涛代表介绍,近年来,铜陵市组织实施了一批强链延链补链固链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

  • 宋曙光委员:构建自贸区港金融服务体系

    “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如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提质扩围至22个,正在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但总体上看,金融支持自贸区港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力提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