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2月2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离港出海,进行首次试运营。
近年来,新疆依托冰雪资源,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打造冰雪产业新优势,带动更多人走进冰天雪地,“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12月22日,常泰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位于江苏泰州泰兴市一侧的天星洲专用航道桥顺利合龙。这座航道桥主跨388米,为公铁两用钢桁拱桥。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数据,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货物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
12月24日上午,从在京召开的“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京港澳高速、省道102与四港联动大道组合式互通立交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截至10月末,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1.6万家,组建联合社1.5万家。全国超过107万个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超过19.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100多万户。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上海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6万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下同)增长1.2%,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59万亿元,增长1.7%;进口2.27万亿元,增长0.8%。
11月份,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加之出行相关需求回升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带动,市场销售加快增长,线上消费占比稳步提高;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太来彝族苗族乡提级提标“四好农村路”,构建“以路兴产业、以路拓产业”的发展格局,解决农产品运输难、企业农村办工厂难的问题,带动全乡的产业迅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商务部21日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388个品牌。
“这一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综合运输服务更加便捷,物流保通保畅有力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体工作扎实推进,推动交通运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介绍了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
记者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获悉,今年以来深圳机场旅客量已突破5000万人次,客运业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国内航线旅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自今年5月以来,为帮助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增收,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民政局深挖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建立“手工帮扶驿站”,创新构建困难人员送岗到家就业帮扶平台,为困难群体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有效缓解企业阶段性“招工难”等问题。
近年来,青云谱区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的战略定位,发展楼宇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昔日的老工业区,正向富有活力的都市新城转变。
12月20日,四川泸州邻玉长江大桥通车。该桥桥梁全长1722米,主桥采用三塔斜拉桥设计,长1080米,双向八车道。
近年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高山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促进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助力乡村振兴。
寒冬时节,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国家冷凉植物示范基地内,种植的北美冬青迎来加工和销售旺季。近年来,该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农户+电商”模式,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并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截至11月末,5G移动电话用户达7.7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1040万户。
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宁乡市,曾经的农业大县,如今的工业强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宁乡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表现如何?
今年1~10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76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出口4217.1亿元,增长16.9%。亮眼成绩之下、“薄利多销”背后,义乌商家如何克服困难、直面挑战?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
由北京市国资委主办的2023年国有企业应用场景发布会日前在中关村软件园举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前沿科技三大板块共计108个国企应用场景项目集中亮相。
自2022年4月山东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同年12月首个项目投产,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28个,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主轴、塔筒,再到风电主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四川多措并举,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促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贸易发展,助力民企外贸跑出加速度。前10月,四川民企进出口总值增长27.7%,成为四川外贸的重要增长点。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18日正式命名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此举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重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