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日前,国务院推出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的货币金融政策有哪些?将重点支持哪些方面?如何尽快推动落实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多家机构预测,产能去化持续作用下生猪价格温和向上,与供需双改善情况下大幅回落的蔬菜价格形成对冲,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左右,与前值基本持平。
近年来,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和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在这里迅速发展壮大,白银正实现产业从“重”变“轻”、效益由低到高的华丽转身。
今年以来,为稳住经济增长大盘,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政策工具组合精准施放、持续“上新”。
随着多地疫情趋于平稳,商超、餐厅恢复经营叠加促消费政策,久违的“烟火气”逐渐回归。
目前,全国疫情呈现稳定下降态势,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各地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度和准度。
服务业对拉动内需、稳增长、稳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特点,提出具体纾困扶持措施,帮扶效果持续显现。
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不断升级换代,到实现航空公司、货站、收货人、货运代理人信息共享的航空电子货运平台,点滴变化的背后,是一份长长的制度创新清单。
稳经济,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财政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实际困难,通过“退、缓、补、购、奖”等多种方式,精准发力,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多、压力加大,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保链稳链是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当前,尽管各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政府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注还在继续。
订单是外贸企业的生命线,拓展市场、获取订单对外贸企业实现循环发展至关重要。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等13条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新疆出台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这套“组合拳”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了各类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
在财政部日前举行的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迅速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担保费补贴等支持力度。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人工智能又是新基建领域的重要板块。
4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发,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近期,多地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定外资外贸、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等方面对下阶段稳经济进行密集部署。
为促进汽车消费,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购车意愿。
工信部近日召开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以更大力度抓好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二季度工业经济合理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负责人就扩大投资、促消费、纾困中小微企业等问题予以详解。
专家认为,一系列稳增长重磅政策密集落地,将助力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的政策作用下,将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微观主体积极性和活力将逐步被激发出来。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儿童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确保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可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才能不断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和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