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全国自南向北陆续迎来植树好时节。
一趟银发列车,跑出银发经济“加速度”。今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老年旅游市场发展、满足老年人旅游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列入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举措。这意味着什么?目标如何实现?
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进一步增加。近几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连年增长,这些钱都花哪去了?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化了区域成员贸易投资合作,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主渠道。
统计显示,2025年春运以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突破650万辆,比2024年同期上升超过60%。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交通出行格外火热: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2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应用范围更广、融合程度更深,“5G+工业互联网”何以在中国跑出加速度?
刚刚过去的 2025 年春节假期,文旅市场人气很旺,各大景区人潮涌动,旅游消费迎来开门红。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
一座座机场旅客如织,一趟趟航班频繁起降,历经多重外部冲击,中国民航多项业绩指标超越2019年,充分说明全行业有力摆脱各种困难挑战,站上新的更高起点。这份企稳回升、稳步向上的民航发展成绩单,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拉动消费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乘用车零售量达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超过2017年9454亿元峰值并突破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何谓中长期资金?简单说,就是投资期限比较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比如,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中长期资金。此次印发的方案旨在重点引导这些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表现?读懂2024年中国经济年报,不妨从三个维度入手。
在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展示了一张报关单:这是2024年全年8838万份报关单中的最后一张,记录了深圳一家民营企业的出口信息,为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近日,证监会澄清,网上流传的“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等消息都是谣言,已依法追查消息来源,并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当前,我国科普成效如何,不妨先看两个数据: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较2015年提高了1倍多;2012年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启动建设以来,服务线下公众的总人次突破10亿。
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增长3.9%。至此,自2005年起,长江干线货运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首位。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成绩单亮眼,推动着经济社会加紧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塑造着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本科技期刊的质量如何,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重要衡量指标。近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显示,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达到1683,影响因子为1.048。2013年至2022年,这两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影响力逐年上升。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人在2024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预计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4.1%左右,较2004年的21.3%大幅下降7.2个百分点。
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前不久,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应用速度持续加快,2023年每1万名员工配有470个机器人,密度是2019年的两倍多,升至全球第3位。
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组网运行,546部雷达组网观测,超7.6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9个国家大气本底站,131个国家高空观测站,1300余套沿海 海岛自动气象站……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从太空、天空、地面、海面实时、立体“扫视”地球大气风霜雨雪变化。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经济运行情况。一系列回升向好的数据,显示出“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力量在增强,积极因素继续增多”,充分彰显了宏观调控的有力有效。
解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信心无疑是关键词。无论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还是重点任务,都传递了强信心的鲜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