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擦亮普惠金融的为民底色

    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治理能力,让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抵达更多“长尾客户”,正是普惠金融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作用。

  • 以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机构要因势利导,在不断做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绿色金融产品,才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倾斜。

  • 老字号当有新作为

    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但也有一条不变的准绳:消费者满意是关键。守正创新,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也是构筑品牌新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

  • 高技能人才打通高端制造业的“最后一米”

    许多人认为,智慧车间就是“机器换人”,但是再先进的科技,最终都要落在现场工人的手中,智慧车间离不开“智慧工人”。

  • 小小翠竹能撬动起绿色发展的大产业

    四川省眉山市,忙着采收新一季“斑布一号”竹材的种植大户李开明感叹:“卖竹子,纯利润都二十来万元!”;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又忙又开心,因为村里的竹文旅基地开业不到两个月,第一个国庆长假就爆满,“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

  • 协力推动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交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 以解决问题的暖心,筑牢民企发展的信心

    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国家想让政策准确、快速落到企业身上的决心,做到以暖心筑牢信心,继续营造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真正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 让科技金融成为创新加油站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科技金融更好支持不确定性较强的科技创新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务品牌

    建设劳务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只有更加注重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建立健全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劳务品牌才能既做专做精又做实做好。

  • 发挥独特优势 坚定前行信心

    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是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底气。

  •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高水平开放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丰富了经营主体,优化了金融供给,提升了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读懂我国经济大势,经济指标的增减固然重要,但不能被短期指标的波动牵着鼻子走,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保持信心和平常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透过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看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 “双11”国货热卖,背后有其必然性

    把国货品质提升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内涵为底蕴,以高标准高品质护佑品牌健康成长,国货和国货品牌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探索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方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的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更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总体回升态势,还需要金融持续发力、提供支撑。促进经济金融循环更加畅通高效,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为完成今年既定目标注入强劲动力,为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筑牢稳固有力的基石。

  •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的问题,还是要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共生共荣。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这样的投资增长呈现了较强韧性。

  • 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

    瞄准市场需求,葆有前瞻眼光,协调好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关系,实现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制造业转型升级必将活力无限、潜力无穷。

  •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8亿人。如何破解养老难题?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个有效举措。

  •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不久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提出具体政策落实措施。城中村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积极稳妥把这件好事办好,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才能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畅通,实体经济才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 守护好纳税信用名片

    良好的纳税信用是企业的一笔重要无形资产;诚信征纳的税收营商环境将助力广大经营主体实现更好发展。

  • 让工业互联网跑出发展“加速度”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抓手。

  • 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止跌回升 向好态势巩固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今年1-10月外贸数据: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增速由前三季度同比(下同)微降0.2%转为增长0.03%。其中,10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4万亿元,增长0.9%。我国外贸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