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要闻 > 列表
  • 迪拜着力打造全球经济中心

    近日,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在其执政迪拜17周年之际公布了新的经济发展计划“D33”。

  • 中土经贸合作进入新时代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2023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不可错失全球增长“数字机遇”

    上周,美联储会议纪要释放出继续加息遏通胀的声音,给新年伊始的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翳。

  • 数字社区加速数实融合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字社区研究报告(2022年)》提出,随着数字化应用向纵深推进,各行各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升级。

  • 提振信心 蓄势前行

    稳是为了更好地进,随着各项稳增长举措的落地见效,2023年中国经济前行的底气更足、活力更足,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 美国重振经济难度不小

    目前看来,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都不乐观。积重难返的美国制造业,想依靠一部芯片法案获得重生并不轻松。

  • 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近日,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持续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信心

    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系列重点措施,发出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重要信号。

  • 货币政策加大向民企倾斜 专家: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

    据郭树清介绍,截至去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3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远高于其他国家,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

  • 2022年国债发行近9.7万亿元 专家预计2023年发行规模或适度扩大

    2022年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达96916 97亿元,同比增长42 6%。专家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会适度扩大。

  • 多地2023年GDP增速目标超5.5% 经济恢复信心十足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 5%以上。

  • 地方债发行再提前 财政稳经济 新年早加力

    新年首周,青岛市率先发行212 6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拉开2023年地方债发行大幕,时间上比2022年又早了一些。

  • 出入境放开助境外游市场复苏 2023年下半年有望迎来高潮

    1月8日0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国际及港澳台到达处的防疫隔离设施被当场拆除。

  • 使用“银行”字样要规范

    不久前,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银行”字样使用的主体范围、名称含义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主体进一步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行为。

  • 印度难以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

    尽管经济复苏迅速,但印度存在投资风险大、政策内在导向性过强,以及宏观经济失衡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跨国企业的投资意愿,工业能力薄弱且“软件缺陷”明显的印度,优势并不突出。

  • 广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1月5日,广州召开发布会明确,2023年广州市拟安排1722个“攻城拔寨”项目,总投资超6 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月投资额将超过400亿元。

  • 央企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39.4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5日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 中国经济具备趋稳回升基础

    2022年12月份PMI数据显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底部回升的重要节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继续付出艰辛努力。

  • 经济复苏信心增强是A股最强“助推器”

    从宏观层面来看,去年底以来,利好政策不断释放。房地产相关政策持续调整,极大提升了各类主体信心。

  • 开新局 多地掀起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潮

    在今年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基建仍是重头戏。例如,在四川正式启动建设的423个重大项目中,有333个属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投放基金565 3亿元,总投资6380 9亿元。

  • 抢抓机遇稳外贸

    针对日本市场重点宣传中日通过RCEP首次达成自贸协定伙伴关系,通过公众号、企业信息群、实地走访企业、开办企业专题培训会等线上线下方式,及时宣传RCEP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申请的最新要求和工作信息。

  • 放管结合让券商发展更有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运行的成功,以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驱动力。

  • 18地一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规模合计超1.2万亿元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 保暖保供保民生 国资委组织央企全面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中央企业亦多措并举扛起能源电力保供主体责任,例如发电企业不惜成本采购电煤,有力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

  • PSL运用凸显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今年投放规模或进一步增长

    202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171亿元。期末PSL余额为315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