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月2日,美团发布的元旦假期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正加速回暖,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75%。
元旦前夕,在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聚酯科技产业园,两套长92 95米,重达431吨的环氧乙烷精制塔从产业园新建的自备码头安全运抵装置现场,成为产业园项目第一件入场的大型塔器。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元旦、春节假期等传统消费旺季相继到来,消费回升步伐有望继续加快。政策有望进一步向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上倾斜。
业内人士表示,中长期来看,当前海外通胀压力虽有缓解,但仍处在相对高位,实际利率有望向下修复,这将提振黄金价格。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波幅逾万点——自3月起步步走弱,一度跌破7 30关口,又于年尾,在一片讶异中逆袭市场,重回阶段性高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定下基调。这意味着,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交规模增长很快,说明ETF纳入互联互通丰富了跨境金融交易品种,拓宽了境内外投资者渠道,尤其是满足了境内部分投资者境外资产配置需求。
2015年以来,中国分批在北京等地开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2年12月,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进一步扩围至沈阳、南京等6个城市,这将推动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正值新年消费旺季,泰国尚泰集团旗下的托普斯商场内,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促销礼盒,装饰一新的机器人背着糖果在商场往来穿梭,许多顾客驻足选购各类商品。
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近日在阿联酋迪拜世界贸易中心落下帷幕。自2010年开始举办的这一博览会,现已发展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全的中国商品博览会之一。
用好消费信贷、释放消费潜力,这将是接下来金融支持扩内需的有效途径之一。
据韩国有关预测,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韩国明年出口情况难有明显改观。同时,民间消费复苏趋势弱于预期。
近年来,各地在民生物资保供保畅稳价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近期疫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对群众日常生活、企业生产运营等带来了不同程度影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专家表示,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将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近日,多地密集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谋划部署2023年工作。记者梳理发现,扩大内需是各地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消费场景成为抓手。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出行政策逐步优化,国际航线航班供给量及旅客出行信心将逐渐恢复,预计国际客运市场在2024年恢复至2019年水平。
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解除不利于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将是未来政策重点,包括放开限购政策、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和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等,预计后续针对改善需求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将超过4万亿元。市场主体享实惠“轻装上阵”。
市场转变之间,投资机遇蕴藏。“目前市况是投资者可以把握投资机会的时候。”多家国际机构认为,未来数十年,全球GDP重心将逐步地向亚洲转移、向中国转移。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稳投资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基建投资增速将延续回升态势,继续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增强动能。
元旦、春节假期临近,多地加大力度促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为市场注入活力。业内人士认为,出行限制放宽利好跨省游市场复苏,消费者出行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近日,各大出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文旅市场明显升温,一些平台的文旅产品预订热度甚至已超去年同期。
俄联邦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协主席梅利尼科夫高度赞赏近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军事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