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主动谈及人民币汇率,再次强调“三个坚决”。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即日起实施。
1月13日,湖北省与青岛市率先完成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招标发行工作。
继1月8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官宣后,2025年首批科创综指ETF迅速上报。
“特别”体现在国债用途上,主要是为服务特定政策、支持特定用途而发行。普通国债通常以市场化公开发行为主,投资主体范围较广,而特别国债主要采取定向发行的模式,投资者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
作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举措,REITs的出现与发展,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正是改革的鲜活实践。
金融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提出,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当前,金融租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金融活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
在低利率背景之下,居民如何做好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备受关注话题。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下周在香港发行600亿元离岸央票。选择此时大规模增发央票,目的是为了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抬高空头做空的成本,达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的。
对于股票ETF,投资者可选择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购、网下股票认购三种方式认购处于发行期的ETF。
2024年,深市新增披露重组75单,实施完成重组22单,交易金额446.03亿元。其中,并购六条发布后,深市新增披露重组41单,近七成标的资产助力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历史数据发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其市场表现和基本面产生影响。本文从2024年发布重组预案后表现优异的公司入手,揭秘并购重组超额收益四大路径。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将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全面融入业务管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运用,加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4年累计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购买董责险计划,同比增长34%。截至2024年末,A股市场共有1205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购买董责险计划,相比2023年末增长24%。
随着海内外股市震荡加剧,炒作资金涌入盘子更小、交易更便捷的跨境ETF上。
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陆股通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占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股票资产总额比例持续提升,并增至近八成。
去年12月以来,A股市场维持震荡走势,两融余额先升后降。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分别与6家企业现场签署融资对接协议,首批标志性签约项目累计意向合作金额130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昨日宣布,将于1月20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
自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相关文件以来,确定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A股公司数量正快速增加。截至记者发稿,已有近200家上市公司确定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1月7日,国办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时间,证监系统会同地方政府共走访上市公司超1000家,倾听企业诉求和建议,并和企业共同研究破局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国务院办公厅1月7日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共7方面25条措施。
“考虑到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切换至规则Ⅱ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化,为维护保险业稳健运行,经审慎研究决定,延长规则Ⅱ实施过渡期至2025年底。”2024年12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文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一年。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2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