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就要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继续扩大征信体系覆盖范围,提升征信系统信息质量,不断完善征信体系,仍是提升普惠金融质效的重点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法律、监管、信用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今天的西部地区,机遇众多、前景广阔,让越来越多人萌生信心、坚定决心,推动人才流向从“要我去”到“我要去”,从“抢过来”变“抢着来”。
海南博鳌,东屿岛。在这里,我国首个“近零碳示范区”降碳总量达100%,不久前正式更名为“零碳示范区”。一字之差,标志着质的提升。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飘红,“哪吒旋风”刮到影院之外。
政策支持不是“大水漫灌”,“有形之手”贵在精准发力。既要瞄准真实需求,找准着力点,也要大力破堵点,优化消费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商家把产品包装成“洋品牌”,进而获得更高溢价。这些专销国内的“洋品牌”,扰乱消费环境。
决胜“十四五”、阔步新征程,以“更大的推动力”赋能当下、蓄势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和力量。
为数字消费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必须在科学监管上持续加码,下大气力净化消费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量提质,充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际效能,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具身智能”+“健康”,能带来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我国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当前应客观分析美滥施关税对我影响,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坚定应对美这一轮遏压的信心。
“零增长”,意味着投入产出效率更高、节水能力更强。其中,发展理念更新、用水制度革新、节水技术创新是关键。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具备实体形态的人工智能,拥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
松弛感与紧迫感共生,平心静气与热火朝天相融,正是今日雄安的写照。以默默之奋斗,成就赫赫之事业,是这片热土上的追梦人、创业者的共同精神气质。
国内汽车产业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近日,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直言汽车行业“价格战”白热化、虚假宣传蔓延、地方保护加剧。
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在开源开放中形成合力,更好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为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为信息产业升级筑牢坚实根基。
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绸缪、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
兼顾减排与发展,促进低碳产业培育,既能守住碧海银滩的生态家底,也能激活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
海外企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突飞猛进的科技实力和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与之密不可分的,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生气勃勃、强劲有力,令人叹服、感佩。
前不久,一些驾驶员在智能驾驶模式下呼呼大睡的视频,引起广泛讨论。智驾技术快速发展,把交通方式带入全新阶段,也带来一些前所未遇的问题。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驾驶员为责任主体,未明确智驾模式下的事故责任归属。发生事故后,驾驶员、车企、智能系统供应商,谁应负责?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要破解“人、地、钱”等瓶颈制约。“活水”入田,长流水方能提后劲。
为一飞冲天欢呼,更要为沉潜笃行喝彩。支持创新、赋能创造,须有“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