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最新展品琳琅满目,彰显着全球贸易开放合作的活力和韧性。
不同于风电、光伏产业的多年沉淀,新型储能产业近年才开启高速增长态势,技术还在快速迭代,是否也应明确成本底线,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日前,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投运。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项目,也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的投资规模、回用标准、分盐量等三项纪录。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能源供给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增强。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 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进一步提升。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
10月31日,张北到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扩建工程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行。
日前,由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50:50股比成立的合资公司——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高端超充品牌逸安启,同时宣布首批逸安启超充站开启运营。
10月30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
业内专家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使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均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重新认识西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其产业发展与新能源就地消纳协同。
《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进行了多项调整,将对全国碳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今年上半年,光伏设备领域新技术快速产业化,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迎来大规模设备招标。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光伏设备更新换代主要体现在新技术快速应用和产业化,以及产业链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紧紧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增加政策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支撑,优化项目部署,加强积极拓展区块来源,1—9月,全国共出让探矿权984个,其中战略性矿产探矿权570个,同比增长218.4%。
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从风力发电到光伏电板再到氢能供应,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数智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23日表示,我国建成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10月22日,中国海油执行的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运输船行驶超过一万海里,顺利抵达深圳盐田港,并以岸边直提、陆上运输的方式,将该批跨洋液氢运送至中山进行终端利用测试,标志着我国跨入了全球氢能长距离跨洋运输利用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新赛道。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日前,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建成投产,全长583公里,这也是西气东输四线投产的首段工程。
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江苏徐圩一期、浙江三澳二期等5个核电项目获核准。据了解,这5个项目全部引入民间资本,且民营企业参股比例首次提高到10%,参与力度空前。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化石能源生产和进口稳定增加,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高速增长,有力保障能源高质量供给。需求方面,全社会能源消费保持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蹄疾步稳。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7亿千瓦,同比增长48.3%;风电装机容量约4.8亿千瓦,同比增长19.8%。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在江苏常州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重型液压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0月13日,随着锦州23—2油田开发项目最后一个中心热采平台完工装船,中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项目——锦州23—2油田开发项目的海上热采平台在山东青岛实现陆地建造完工,将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阶段。
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正稳步攀升。但风、光等新能源电力“波动”的特点,也给电力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方案,推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各项行动落实落地,支持各地积极先行先试,以“稳定”的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相适配。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发布。
2023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124处,其中大型44处、中型52处、小型28处。这是记者从15日在天津开幕的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