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进一步增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实效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当前,我国的内需形势如何?扩大内需有哪些新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如何找准扩大内需的着力点,进一步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强国应当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强大的金融监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举措,为加强金融监管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通常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征,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耐心资本,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力。
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从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适数化改革创新等方面,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分别为31.2万亿元、32.9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继续显现。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8.6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6.16%,距离“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已经实现。城镇化进程步入“下半场”,如何以高质量城镇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下各界关心的话题。
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已经形成并显现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面向未来,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显著特征、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7月上新刊刊发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美丽中国工程实践创新案例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围绕以高水平工程美学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的发言,以飨读者。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强化重要工业产品准入管理和源头治理。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
浙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从全国范围看,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近年来,江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同时开展数字职业技能培训、搭建竞技舞台、加大补贴力度,让数字职业提供更多就业新空间。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融合农文旅”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数智技术不断突破、快速迭代,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空间的开辟,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逐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引领、支撑文旅融合发展上的重大作用,向科技要动能,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让生活更加美好。
作为旅游后发县市,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把握旅游的提升呢?
得益于镁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以镁作为循环介质,建立“镁经济”绿色循环体系,为性能优异的镁材料和镁能源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扫除障碍,已成为可行。
中信建投认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又是落实“强本强基”理念,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