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我国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会在经济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怎样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征程?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和问题?
2024年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大会暨“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学术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益平以《中国存在“索罗悖论”吗?》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近日在北京举办“2024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
当前,绿色金融被纳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五篇大文章中,也已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及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在国家“双碳”等战略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等矛盾,需要重新审视一些基础性、原则性问题。
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增强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举措。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网是一项前沿性技术,一旦攻克将成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和应用,将大大加快产业创新步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在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后,能够对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
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两个月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发展质量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在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恢复发展,“成绩单”可圈可点,展现出强大韧性。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刚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各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
我们要把握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跨境电商产业总量大,增速猛。近些年来,中国跨境电商持续发挥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发展呈现很多特征。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制止粮食浪费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力量。
京津冀三地要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来认识、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疏解过程中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实施、产业结构布局一体化调整、公共服务水平一体化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如何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怎样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潜力?布局未来产业应从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
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城乡要素双向充分流动、优势互补发展,是促进乡村生态资源同市场对接的有效模式,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迎着大好春光,铆足干劲、苦干实干,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中国乡村发展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已成为中国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
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